12月10日,老师傅手握长勺,巧妙地从铁锅中盛出那金黄耀眼的糖浆,色泽宛如18K金般绚烂。此刻,他的动作犹如艺术家般精致,将糖浆高举倾倒,只见其如绸带般轻柔飘落,瞬间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隆回县山界回族乡的老屋村,村民们将一捆捆砍下的甘蔗送至村里的纯手工制糖作坊,提炼那蕴含在蔗杆中的甘甜汁液。经过古法熬制,甘蔗汁在巧匠手中转化为一颗颗甜蜜的红糖,它们仿佛蕴含着阳光的温暖和土地的深情。
在这片土地上,甘蔗的栽培和古法红糖的制作,是一项传承了六百多年的精湛技艺。自明代以来,这门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古朴与纯粹。
熬制红糖的过程,犹如一场古老的仪式,需要借助六口连环大铁锅。在热汽腾腾的工房内,这六口锅并列放置,灶下的火焰犹如热情的舞者,熊熊燃烧。第一口锅的火力最为猛烈,甘蔗汁倾入锅中,加入少量石灰。师傅们手持铁瓢,巧妙地撇去杂质,保证每一滴甘蔗汁的纯净。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熬煮、搅拌和过滤,甘蔗汁的纯度不断提高。至第六口锅时,火候的控制成为关键。师傅们用冷水测试糖汁,若能凝固,便意味着可以起锅装盘。他们手法熟练,一边均匀搅拌,一边仔细观察糖浆的颜色,不敢有丝毫大意。经过连环锅4小时的持续高温熬煮,糖浆终于熬成。当糖浆变为暗红色,便可以起锅,制作出被誉为红糖的甜蜜瑰宝。
在糖浆起锅之前,老师傅们已经准备好洗净的器具。他们似乎对高温毫不在意,用长勺从第六口铁锅中盛出糖浆,高高地倾倒入器具中。随着糖耙的灵活舞动,金黄色的糖丝交织成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卷。最后,糖浆被倒入模具中。趁着糖块还未完全硬化,老师傅迅速拿起糖耙不停地搓糖。寒冷的天气要求他们动作敏捷且均匀,以免红糖厚薄不一。待糖浆自然凝固后,它便成了我们熟悉的红糖块。
作坊里的马昌友老师傅,今年已经72岁,从事红糖制作有40余年。他年轻时便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手艺。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对待红糖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马师傅深情地说:“红糖不仅仅是甜,还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每一块红糖都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
马师傅一番肺腑之言,使人深刻领悟到,这份承载着历史沉淀与纯粹情感的甜蜜传统,不仅仅是这里的红糖所独有的一份风华,更是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民族精神的显现。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尽管机器生产已取代众多传统手工技艺,但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依旧坚守着最为古朴、纯粹的手工制作工艺,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历史记忆的执着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