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80后村书记陈艳波敢想敢干带领群众过上“牛”日子

邵阳日报记者 黄云 通讯员 梁鹏程

陈艳波在育苗工厂查看烤烟育苗准备工作。

工人们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烟苗装盘工作。

“烤烟生产,育苗是关键,大家一定要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12月14日,邵阳县金称市镇石马村烤烟育苗大棚内一片繁忙景象——消毒、装填基质、摆放托盘、点籽覆苗……工人们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烟苗装盘工作。石马村党支部书记陈艳波放心不下,早早来到大棚内检查各种原料是否齐全、育苗流程是否规范。

“‘苗壮一半产’,过去我们育苗工厂都是采用漂浮育苗的方式。去年开始,为了更好提升烟苗品质,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改造了一个大棚,用于托盘旱床育苗,也就是常说的湿润育苗。”陈艳波只有两年的烤烟种植经验,对其中的理论技术把控却成熟老道,“湿润育苗出苗整齐,发出来的烟苗根须发达,更有利于烟农进行大田移栽,达到早生快发的效果。”

“谁说农村没有年轻人?在陈书记的带动下,今年我们村返乡创业种植烤烟的年轻人已经增加到十几个了,他们有干劲、有思路、有办法、有活力,成为了强农兴农的‘生力军’。”去年的湿润育苗大获成功,烤烟总体收入不菲,老烟农们对这位80后村书记很是信服,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农村这块沃土上。

2017年,石马村村“两委”换届,年轻的陈艳波被寄予厚望,成功当选为村书记。此前的多年时间里,虽然一直在家乡发展,但从事的都是沙石生意,没有任何村干部履职经历,怎样才能带动家乡发展,提高村集体收入,陈艳波犯了难。

“当村书记后面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解决村里的土地流转和产业规划难题,1600多亩土地,每年的流转金都要好几十万元,如果效益不高,老百姓的田租给不到位,大家肯定会对我们村干部有意见。”陈艳波坦言,好在当时的驻村工作队提供了很大帮助,和村干部一起走进村民家中,倾听群众心声,在继续发展原有油茶产业的基础上大规模种植双季稻和烤烟,同时试种西瓜、葛根、百合等作物。2024年,石马村的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牛”。

石马村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并非一帆风顺,村里种了60多公顷的水稻和烤烟,每年的病虫害防治成了种植户们的一块“心病”。石马村所在的金称市镇没有一家能够提供统防统治服务的合作社,只能依赖县里的相关机构,由于需要服务的区域广、距离远,如果预约不及时就会错过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间。2022年,种粮大户陈功军的水稻就因此损失严重。

“‘等靠要’不是办法。”看到石马村种植户们面临的困境,陈艳波决定做些什么。2023年,陈艳波牵头成立了邵阳县聚隆种养专业合作社,购入3架植保无人机,吸纳村民加入,又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不仅为本村提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范围还辐射了整个金称市镇。除此之外,石马村还成立了三家农机合作社,大大提高了耕作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农忙时再也不用为联系不到农机而发愁,既提高了作物产量,又节约了成本,村集体和合作社实现了双赢。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陈艳波看来,村里的工作就是这样,只有沉下去做才学得会,学会了才有发言权,只要村干部带头示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当初顶着压力干了村书记,就是想帮助村民把日子越过越好,现在产业稳定了,大家都有了信心,想一起干事创业,一起增收致富,相信石马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陈艳波说。

--> 2024-12-19 邵阳日报记者 黄云 通讯员 梁鹏程 ——80后村书记陈艳波敢想敢干带领群众过上“牛”日子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4009.html 1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