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小小的羽毛,经过一番“幻化”,便呈现出万千世界。12月11日下午,在市羽毛画研究所里,邵阳羽毛画市级传承人何芃正在对照油画作品,专心地制作一幅小桥风景的羽毛画作品。只见她用棉棒把胶水涂在剪好的羽毛上,然后用镊子小心地将羽毛嵌入到画板上。她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形象逼真的羽毛画,花草、仙鹤、蝴蝶、老鹰……每一幅画作都栩栩如生,精美无比,一眼看去颇为震撼。
“先定好木板的尺寸,把桥的构图做出来,再把湛蓝的天空颜色刷出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鸡毛、鸭毛、鹅毛粘上去,粘贴好以后,再进行调整……”粘贴好羽毛,何芃停下了手中的活,饶有兴致地介绍起邵阳羽毛画的制作流程。
耳濡目染从小结缘
邵阳羽毛画起源于明永乐年间,主要以鸡、鸭、鹅等家禽的羽毛为原料,经设计、描绘、选毛、染毛、修剪、粘贴、修整、装裱等多道工序,运用传统国画的构图立意及竹木雕刻、装饰工艺等表现手段制作而成。邵阳曾为中国四大羽毛画产地之一,产品一度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曾创造8年间为国家赚取外汇2000万美元的奇迹。2008年,邵阳羽毛画被公布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说起与羽毛画结缘,还得提到我的父亲,他曾担任邵阳羽毛画厂厂长、设计师。”说着,何芃陷入对往事深深的回忆中。小时候,何芃经常跟着父亲何斌阳在邵阳羽毛画厂里玩耍。看着父亲制作的蝴蝶、花鸟、风景羽毛画,她被深深吸引。后来,何芃跟随父亲学习素描、国画、水彩画,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功底,为她从事羽毛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邵阳羽毛画厂生产的产品经常出口,为了帮助父亲做外贸出口生意,何芃大学读的是外贸英语专业。
2015年,由于父亲患病,何芃放弃了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到邵阳。她一边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一边制作羽毛画,踏上了羽毛画传承之路。“我父亲直到手脚不能动之前,都还在挂念着羽毛画,要下床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作品。”何芃动情地说。
父亲嘱托挑起重担
2018年,何斌阳带着对邵阳羽毛画的无限眷恋,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前,何斌阳嘱托女儿何芃和儿子何迁一定要把羽毛画传承下去,绝不能让它失传了。羽毛很轻,责任很重。坐在父亲身前忙碌过的制作室里,看着一件件饱含着父亲心血的羽毛画作品,何芃深感自己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暗下决心,要接过保护传承羽毛画的重任,把父亲钟爱的事业发扬光大。
2019年9月,何芃、何迁姐弟俩创办了邵阳羽毛画研究所。“根据画面的复杂程度,羽毛画的制作周期少则三五天,多则两三年。要想做好羽毛画,首先得心细,耐得住性子,还要有绘画基础和相应的审美能力。”何芃说。
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何芃意识到羽毛画与国画、油画等艺术有着很紧密的关系,要设计好一幅羽毛画,必须具有较强的美术基础与绘画能力。于是,她拜我市画家欧阳志华、邵阳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谢勋雄为师,系统学习国画和油画创作技法。
何芃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多年的作画经验和日积月累的剪贴基础,把羽毛的天然色泽、纹理和形状发挥到极致,让禽鸟的羽毛幻化出奇特的面貌。她创作的作品神态逼真,让观赏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与时俱进创新传承
“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通过更多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羽毛画。”何芃这样说。为此,她经常前往我市中小学校上羽毛画体验课,为孩子们介绍邵阳羽毛画的历史和制作流程,并让他们现场体验。望着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和制作好羽毛画后满足的神情,何芃心中涌动着满满的成就感。
艺术需要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何芃潜心钻研羽毛画制作方法,将传统羽毛画同现代简约元素相结合,制成各种装饰画和旅游工艺品,让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何芃发现,许多家庭喜欢在桌上放置相框作摆设,她就寻思着制作出一批小型相框式羽毛画。羽毛画出现在小型的画框中,有国画的写意,又有油画的绚烂。这种新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响很不错。
“有一次逛家具市场时,我发现很多家具上面印有花的画。当时,我就有了创作羽毛画的灵感,回来以后精心构思设计。把橙色的花作为背景,贴一些鸡毛,下面连着两朵花。设计出来的画挺有创意,很时尚,跟时下新潮家具很搭。没想到很多人喜欢,卖了很多幅。”指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蝶恋花》,何芃激动地说。
此外,何芃瞄准电商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和朋友圈分享的形式线上销售,拓展羽毛画的销售渠道。
只要有机会,何芃都会利用各种展示展销平台推介邵阳羽毛画。2021年10月15日,邵阳羽毛画亮相在安徽黄山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22年9月10日,邵阳羽毛画精品专题展在湖南非遗展示体验馆开展。2022年9月19日,何芃携带羽毛画作品前往桂林参加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羽毛画介绍给前来参展的外国友人。今年9月21日,邵阳羽毛画参加在衡阳市举办的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
何芃表示,她将继续研发新产品,创作出更新潮的作品,设计更多文创产品为家乡宣传,让羽毛画成为邵阳名片,推动邵阳羽毛画这项非遗技艺走出湖南、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