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优化调整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等形势,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
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增多的情况,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延续回升向好态势,GDP同比增长5.0%。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刻分析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等。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宏观政策与重大改革举措形成“组合拳”。比如,出台《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对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作出部署,指引各类经营主体向“新”而行。
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宏观调控加力增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等。
四季度以来,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10月份,市场销售、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8%、6.3%、4.6%,比9月份加快1.6个、1.2个、3.9个百分点;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景气区间上行,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充分体现了政策组合效应的不断释放。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既有宏观总量政策,又有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结构政策,还有助企帮扶的微观政策;既有释放流动性等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也有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改革举措。比如,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良性循环机制,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等等。各领域政策目标一致、各有侧重、衔接匹配、互为支撑。系统落实好存量政策和已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巩固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势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