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李梓源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紧密相连,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并发生质变的背景下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是由先进生产力牵引发生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质变。

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指明新方向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蕴含着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不仅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也对社会福利的整体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想要分好蛋糕就需要做大蛋糕。新质生产力通过促进技术革新和应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直接加速了经济增长的动力,能快速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经济社会财富增长,为高新技术劳动者提供了高薪收入,从而提升了消费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能够实现公共服务优质普惠共享,例如电子政务、在线教育和智慧医疗等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新质生产力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稳定内核

民族复兴需要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两手抓,缺一不可。新质生产力在提高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人类精神文明需求。

一方面,传统生产力更多是依赖人类体力和脑力劳动,而新质生产力则是通过数字技术、智能科技等逐渐替代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人类将会拥有更多自由时间投入到精神文明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丰富了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随着科技变革的发展,5G、云计算、VR、3D视觉传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迭出,为文化内容生产、表现方式和消费场景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锻造文化新质生产力,促进新消费。同时,新质生产力还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科技赋能带来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滋养了人类精神文明世界。

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

新质生产力对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意义重大。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化长期将人类作为自然的主宰,过度索取和压榨自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出现危机。我国坚决摒弃割裂人与自然关系的资本逻辑,努力建构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新型关系。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粗放式的增长路径,着眼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创新与应用,走出一条低碳、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气候友好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为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带来新机遇

新质生产力能够拓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宽度与深度。一方面,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世界利益。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还秉持着互利共赢原则,以开放的胸襟与世界各国共享先进科技成果,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使中国进口需求更加多样化,这将对中国的全球伙伴产生倍数效应,为发展中国家挖掘更多增长点。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可持续能源等新兴产业,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参与新兴产业的机遇,为全球技术进步营造良好合作氛围。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大国交流和文明互鉴。新质生产力加快了跨国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通,利于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贸易、投资、技术等方面进行国际连接,异国之间经济合作与文明交流顺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沟通平台、数据共享等,实现数字外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2024-12-17 李梓源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3915.html 1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