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鄢跃斌) 12月14日清早,新宁县清江桥乡红星村党支部书记肖莉丰就带领村“两委”干部来到今冬新流转的3公顷多耕地里劳作,为明年的“烟稻轮作”做准备。村民陈友芳、阳书云则来到村集体的仓库里,将刚加工的红薯粉条晾好。
这几年,红星村“两委”干部与村民拧成一股绳,全力发展集体经济。2020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0.8万元,2023年增加到106.93万元,今年有望达到120万元。该村先后获得“邵阳市村级集体经济典型示范村”“湖南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2021年,以肖莉丰为“班长”的新一届红星村“两委”干部在思索:如何将党中央精神在村里落实落地?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他们决定以“党建+实体”的模式,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芬芬将自己之前流转的7公顷耕地和农机转到村集体,其他村民纷纷参与土地流转。截至目前,该村已集中流转连片水田约34公顷、旱土约7公顷。水田主要种植双季稻,发展“烟稻轮作”;旱土种植玉米、红薯和生姜。
2023年,红星村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基础,成立了新宁县民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村争取到资金,建成了占地约1800平方米的标准化无尘车间,集稻谷储存、大米加工和包装于一体。该公司成功注册“鸭食田”品牌,优质大米等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今年,该村收获2.6万公斤优质大米,加工完成2000多公斤红薯粉条、1000多公斤红薯淀粉。该村已与多个零售店、机关事业单位谈成合作,同时在网上平台上线农副产品。12月9日,肖莉丰和其他村“两委”干部尝试利用短视频平台,推介他们种植的纯天然农副产品。
村集体经济开花结果,村民成为直接受益人。2021年以来,红星村集体经济为流转土地的农户累计增收120万元。通过烟叶、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生产、加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每年为村民增加劳务收入35万余元。如:务工能手肖汉林夫妇每年能增收7万多元;家庭困难村民黄华芳每年能增加劳务收入1万多元。
肖莉丰说:“村里集体经济还曾为缴纳医疗保险的村民补贴30元/人。对于边边角角的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村里正在按计划逐步修缮、完善。等集体经济发展得更好时,村民们得到的实惠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