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易鑫 通讯员 唐圭 伍微颖) 12月9日,72岁的唐子江和家人跨越千里,从山东赶到湖南,将父亲唐健如将军生前的27件见证革命历史的物品无偿捐赠给湖南革命军事馆。
当天上午,一场庄重简朴的革命遗物捐赠仪式在湖南省军区举行。
捐赠仪式上,唐子江将一个厚重的皮箱放在桌上,皮箱内整齐地摆放着唐健如将军留下的文字资料、证件、功勋章、军大衣等生前物品。捐赠的是父亲的珍贵遗物,带回的是父亲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
唐健如,1912年出生于邵阳县,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土地革命战争、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唐健如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2月29日在山东济南逝世。
唐子江这次不远千里从山东回到湖南,是为了实现父亲生前的愿望,送他回家。“这是我父亲一生的情怀。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参加红军,跟随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唐子江说,虽说父亲很早离开了故乡,但他对故乡的情怀、对家乡的感情始终不变,在世的时候经常跟自己讲起老家的事,说有时间一定要回来看看。“作为后人,应该尊重他的遗愿、满足他的心愿、圆了他的情怀,湖南毕竟是故乡,是养育他、培育他的地方。”
珍贵遗物的背后是一段段感人故事,见证了唐健如将军的战斗经历。唐子江告诉记者:“父亲对红军时期的事情感触非常深,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差点过不来,因为他当时身材不是很高,陷到草地里面,都是靠其他战友用枪杆把他给拉上来的。”一枚枚功勋章、一幅幅手稿、一件件实物,都刻下了历史的记忆,烙上了红色印记,承载着唐健如将军报效国家的光荣历程,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先驱无畏无惧、忠于人民的崇高信仰,传递着他对国家及家乡人民的热爱。
唐子江说,功勋荣誉虽说是父亲唐健如的,但都是国家给予的,是家乡人民养育、培育的,这些东西最终的归宿应该是交给国家、交给家乡人民。“我们当然可以留,但是我们再留,也就是放在家里,起不到什么作用。捐出来以后,就可以通过湖南革命军事馆这个大平台,将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沧桑感的文物大规模、高集中度、高强度地展示和宣传,这是很有意义的。”
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唐健如将军,从没忘记自己穷苦出身的革命初心。革命胜利之后,虽然环境、身份变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没有变,公而忘私的精神没有变。在侄女唐细云心中,二叔唐健如是一个公私分明、坚守原则的革命军人。1969年1月,唐细云到山东济南看望二叔,从来没有坐过小轿车的她想搭顺风车去城区逛街,却被二叔拒绝了。“我就跟他说,二爷,我们没坐过这个车,你带我们坐车,你去上班,我们在百货公司下车就行。”“那不行,这是国家配给我上下班的,你们不能坐!”二叔皱眉的严肃模样,令唐细云印象深刻。
唐健如将军作为老一辈革命军人,这些功勋章是他革命功绩的历史见证,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湖南革命军事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军事历史类场馆,该馆将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深知保护与传承这些革命文物责任重如泰山。它们将被妥善珍藏、深入研究、生动展示,让红色基因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新时代奋进征程中永不熄灭的灯塔,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途中,秉持先辈遗志,奋勇拼搏,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湖南革命军事馆文物征集组组长高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