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

邵文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准则、礼仪规范,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规范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文明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文明,作为一种个人修养与品德,在现代社会里,更是一种道德自律,一种社会责任。讲文明,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开始的,在孩子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礼貌文明;进入学校,老师教其校园文明;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讲社会文明。遵循文明规范、实践文明行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也能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能形成道德风尚。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培育文明习惯,努力为社会的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明习惯、文明之风、文明之城、文明社会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始于点滴文明行为的养成,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培育文明行为、践行文明规范,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时时处处事事坚持,才能让文明成为每个人语言、行为中自然发生的事,成为个人的习惯。进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形成社会文明风尚。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需要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文明意识,先要让大家对文明的高尚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这个过程,离不开广泛持久的教育。要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时时处处强化人们讲文明、守文明、践行文明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培养和完善市民的道德人格,形成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单位、社会,都能够自觉自愿讲文明的习惯。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人人都要自觉遵守文明规范,处处以文明规范来约束自己,从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做起,从遵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起,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文明餐桌、文明市场、文明窗口、文明课堂等的创建做起。在家里,我们要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在单位,我们要自觉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在社会,我们要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自觉保护环境。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争做爱护环境的文明实践者;按规定车道行驶,不逆行,不闯红灯,争做文明交通的参与者;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有序排队办事,争做守规谦让的有礼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真正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共同营造“人人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需要持续巩固文明建设成果,树立文明风尚。城市之美,在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来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通过近年的城市文明建设,我市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社会秩序更加优化,人民福祉显著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良好的社会风尚逐渐养成。然而,文明提升无止境,文明建设没有休止符,社会文明风尚的培育需要持续发力,需要全面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接力建设崇德向善城市,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需要用“硬制度”促进养成。讲文明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对行为不文明的人,要加强教育引导,但只靠教育引导,效果有限,也不能持久。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要推进法治建设,用法律“硬制度”来约束不文明行为。要运用《邵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文明行为从道德层面上升至法规层面,通过法治保障为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以法治的权威促进市民文明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讲文明的良好风尚。

文明,于个人是一种美德,于城市是一种风尚。当我们把文明的理念根植于灵魂深处,养成文明说话、文明做事的习惯时,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美好,我们的城市是多么令人神往。让文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自己的言行为文明城市增添光彩,让文明城市成为我们宜居宜业的诗意家园。

--> 2024-12-13 邵文萍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3602.html 1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