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运亚回来了!”
11月16日,一辆长6.8米的空厢冷链运输车驶进了绥宁县东山侗族乡东山村。村民们眼前一亮,坐在屋门口聊天的,站在田里干活的,都直起了身板,目送这辆专车驶入村道,一路向西。
车主龙运亚是个能人,被村民们称为东山村产业兴旺的致富“密码”。他刚和湖南楚湘正诚智慧城市服务有限公司的质检员王鹏一起,连续奔波了12小时,将7000公斤的红提净果,直送给广州、深圳的大型连锁品牌商超。
专车路过东山村十字街道和风雨桥,历史沉淀的古朴气息迎面而来。东山村由唐末飞山太公杨再思、北宋南平侯龙宗麻的后裔聚居形成,迄今已经有900多年,在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里与怀化市靖州接壤,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村民世代耕种。由于被高山环绕,昼夜温差大,东山村产出的农作物糖分高、口感好,改革开放后,便有村民开始种植红提。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接力,东山村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提之乡”。在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每天从怀化方向驶来两趟公交专车,只为了将“东山红提”运到怀化市场。
“以前的专车,是从外面往东山跑。后来外地种红提的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就得想办法把红提主动送出去。”龙运亚是土生土长的东山村人,从2008年起就跟着父亲龙景辉种红提、卖红提。他笑着感慨,时代不一样了,市场不一样了,就连专车都有了新变化。现如今,32岁的他已经拥有了多重身份——既是湖南绿洲瑞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东山村的红提产业带头人,还是专门跑长途送红提的专车司机。
宽阔的村道两旁,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红提大棚。东山村面积13平方公里,红提种植面积有85公顷。723户村民中,有半数以上种植红提。两个月前,红提进入丰收季,不间断地挂果。一捧捧红提沉甸甸地垂在枝桠上,香气扑鼻,一筐筐红提齐齐整整地码在红提架下,无声地笑说“丰年”。
专车停在了位于西头的东山红提仓储保险冷链物流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是村集体经济牵头建设的,正被龙运亚的公司租赁使用。没有外出送货时,龙运亚会先去地里“看果”“选果”,只要品质过关,便让种植户直接运到这里。村里除了这个最大的核心冷链物流中心外,还有22家冷库,已形成了稳定的冷链物流体系。有些种植户还将一部分红提提前储存,保鲜到过年时反季再卖,价格可以卖得更高些。
龙运亚、王鹏下车后,只见好几辆小货车正停在服务中心门口。种植户们将小筐的红提卸下来,送到分拣库。分拣工人大多为本地妇女,她们捧起一串串饱满的红提,把果粒直径大于3厘米的一级果先挑出来,仔细地将烂果、次果修剪掉,再包装好,放进新的大筐里。
出生于1998年的种植户杨长红热情地打起了招呼:“龙总,今年红提卖得怎么样?”“公司目前差不多已经卖了200万斤了,你家要是还有成熟的红提,就赶紧都送过来吧!”龙运亚笑着说完后,马不停蹄地去看新收来的红提,对分拣工人们叮嘱道,“辛苦大家再加把劲,尽快先把一级果、二级果分拣和包装好。”
一级果俏销,二级果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发货。前一阵子,有河南的客商跑到了东山村,要求“有多少收多少”。“那也不行,我们的红提要优先供给大客户,再分批次卖给二级客户、三级客户。”龙运亚早已盘算好要怎样控量保质,下好产供销“一盘棋”,把定价权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经过长达3年的考察后,楚湘正诚公司在今年9月正式与东山村达成了合作,安排专人专线帮助“东山红提”进一步提高品牌含金量。10月初,老家本在衡阳市耒阳市的王鹏,作为既管销售又管品控的技术人才,就这样在东山村常住了下来。“今年东山村有部分红提长出了果刺。为了打消客户的疑虑,我好几次跟车前往广州深圳,向客户面对面地解释。现在,‘东山红提’一级果的质量,已经被广州、深圳的果商客户和消费者高度认可。”王鹏笑道。
村民们常说,龙运亚是东山村产业致富的“密码”,但龙运亚知道,真正的致富“密码”,是村集体的有效引导和科学规划,是不断进步的种植技术,是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还有高端化、市场化的营销策略。而更重要的,是东山村民们的齐心协力、勤劳肯干。
“你那还有新鲜红提可以收?好!我马上过来。”龙运亚接了一个邻村种植户的电话,马上又要前去“收果”。谈笑声中,龙运亚开着专车驶出古村,驶向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