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遇见你”栏目以《谭舟洲:校园里的“将军”老师》为题,讲述了邵阳市第四中学高中美术教师谭舟洲醉心复原中华传统甲胄,传承武备文化的故事。
一位普普通通的高中美术教师,为什么他能“闯”出别人不曾有的辉煌?
“谭舟洲在专业相关领域深耕钻研,不但传承复原了传统文化瑰宝,还将专业知识落实到课堂,引领学生成长。这正是近年来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鼓励引导全校教师专业成长、个性成长的有力表达。”市四中党委书记罗泽富说,只有让海更“阔”、天更“高”,才能“凭鱼跃、任鸟飞”。
抓住育人“牛鼻子”
市四中的首任校长是毛主席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张干,校名则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传承“大家”的思想与精神,四中人对教书育人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市四中校长袁梦辉介绍,市四中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条件,在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培训、表彰等活动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学校倡导全体教师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结合,立足本专业、积极跨学科,全面提升、自由成长,争做“学生喜欢、同行认可、家长向往”的教师。
近年来,市四中教师新老交替速度加快,大批新进教师基础素养不错,但欠缺实操,驾驭课堂能力不足。“不怕不会教,就怕不想学。”为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市四中接连出台9项制度,宏观层面目的明确、举措鲜明,如教师专业成长方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微观层面则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如教研制度、作业布置检查制度等,努力为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定方向、建平台。
本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一结束,市四中就对监测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召开高规格会议表彰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进行约谈,并为其制定提升方案,帮助其专业成长。
市四中坚持从最基础的教学常规工作抓起,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教案检查,到学生作业检查;从行政每天巡课、教师交叉巡堂,到全员推门听课、评课,找问题、提建议;从审题、命题关的把握,到学生阶段监测的质量分析;从教师间的互相评价,到向学生、家长收集意见建议……市四中努力把常规工作的每一步都走实、走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夯实教师的基本功,为育人打牢基础。
激活育人“源动力”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说,谁改变了课堂,谁就改变了教育。改变靠什么?市四中的答案是:教研。
在教师基础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特别是挂牌“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后,市四中紧紧抓住“教研”这个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动力源”,梳理重构了教研工作相关制度,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新业态,努力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德育课程体系、科学课程体系、劳动课程体系、艺术修养课程体系,打造可学习、可引用的精品课程教育教学资源。
根据“研必有果”的原则,该校对各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时间、流程和内容进行了更为规范化的安排。每次教研活动均设有主讲人,并明确教研主题,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讲人带着教学案例和深入的研究,引领大家共同探讨教学难题,提出创新的教学策略。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必须提交具有可借鉴价值的总结材料,以便分享经验和成果,促进教研工作的持续进步。
教研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随着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在课堂之上,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语文教师刘高贤坚持“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作业让学生展示”的“五让”理论,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数学教师杨顺萍致力于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历史教师刘香玲积极思考“如何挖掘历史的生命力,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让历史教学“活起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让学生“穿越时空”成为战地记者“亲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组织学生排演历史剧,让学生以清末、民国等不同时期的服饰、生活变化、观念的碰撞来感悟社会生活以及观念的改变,助力学生们学好历史……李强、申智明、金武军、吴桂芬等教师也都结合所任教学科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自信成长。
点燃育人“新引擎”
宽袍大袖的汉服衣裙拖地、飘逸流畅;色彩鲜艳的唐装裙衫统一、华丽典雅;简约淡雅的宋服刺绣精美、细节彰显;明代女服的长短多变、窈窕动人……日前,一场穿越时空的传统服饰文化展演在市四中精彩上演。作为策划者,看着学生们如痴如醉的表情,谭舟洲很是欣慰。
教师的成长没有标准路径,立德树人也没有固定答案。谭舟洲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中华武备文化,并利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机会,主动申请在学校开设课程、创办兴趣社团,市四中一方面鼓励谭舟洲开展研究,一方面支持他开设课程、组建社团,还腾出场地,出资建起了传统文化展览馆,供谭舟洲研究和学生参观学习之用。
在市四中,只要教师提出的方案有利于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发展,学校都会大力支持——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但因为整本阅读难度大,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学生很少。”在2020年进入市四中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后,校团委书记宁彩虹凭借之前参与阅读推广工作的经验,开发出了《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系列课程,并在去年创办了读书兴趣班。“人间自是有情痴——细读宝黛爱情”“湘妃泪尽归香丘——品读黛玉人物形象”“天下人间诸景备——品读大观园的环境”……一系列课程通过细腻入微的解析与讨论,让学生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学校专门安排了场地;备课组组织研讨,完善了课程内容。各班主任也是大力支持、积极推广,最终确保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宁彩虹说,目前,这一阅读系列课程已经成为高一语文备课组的共享课程,在高一年级全员推广。
自从两年前为学生演示“纸杯烧水”实验时见证了学生渴盼的目光后,“90后”物理教师彭敏在自制实验器材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她,一边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一边自掏腰包在网上购买材料,亲手制作了几乎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器材。随着自制的实验器材越来越多,学校专门在物理实验器材室腾出了一个器材柜供她使用。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们也开始学着用废旧物品改造制作成简易实验器材,开展家庭物理实验,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着物理之美。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们你追我赶,竞相绽放着自己的精彩:英语教师岳亮凭借从教前在外贸公司工作多年练就的流利口语,在班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口学英语”,还常常开展角色扮演、主题对话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短短两个多月,学生们就从入学时不敢讲英语,到如今可以自信地唱几首英语歌曲;英语教师岳亮、谭萍萍经常受聘担任邵阳对外交流活动翻译工作;语文教师鄢亚东精心编写字帖,带领学生感受书写之美;语文教师郑洪枚注重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在校园里引领了一股练字风潮……陈磊霞、金妮娜、夏路路、张超等一大批教师也都在各自的“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育人“加速度”。
“阔”海“高”天,任鱼跃鸟飞。近年来,市四中教师队伍建设蹄疾步稳、成效显著:学校教师62人次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奖,55名教师的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8名教师被授予市骨干教师殊荣。更让人欣慰的是,教师们的快速成长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近几年的高考、学考、中考中,学校的多项指标均大幅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也硕果累累,学生们在今年的全市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中斩获多个一等奖,曾铭皓获得邵阳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高中组男子单打冠军,朱宣颐在邵阳市第八届“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简湘妮还在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