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边上,青竹林立……走进新邵县人民医院,每一个诊疗区,每一个功能区,都充分满足就诊者的身心需求。医院秉承“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大限度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新邵县人民医院不忘初心,汇集四面八方的医学翘楚,在一张白纸上种下心中的理想,用一腔热血和豪情,造福一方百姓,铺就了一条诠释高质量发展的“人医路径”。
◆学科建设 医疗水平全面提升
“看了这么多家医院,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很感谢你们把我妈妈的病医好。”11月6日,在新邵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患双侧输尿管结石的78岁患者曾利容的女儿面带微笑说道。这是该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立“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祖雄兵名医工作室”,为患者带来高水平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
怎样把县级医疗平台发展起来,让老百姓足不出县就能看好病?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制高点,也是医院打响品牌的着力点。
近年来,该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人才立院、质量强院、服务兴院”的办院方针,树“名科”带“名院”,增强核心竞争力。外请专家加大帮扶力度,并充分利用湖南省脑科医院、邵阳市中心医院等三级医院的帮扶资源,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开展坐诊、手术指导、业务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有效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
医疗技术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动力引擎。
“做完治疗后,我膝盖的疼痛感减轻了不少!”该县坪上镇居民沈帆来到新邵县人民医院接受PRP注射治疗时感叹道。今年6月,新邵县人民医院组织可视化PRP技术培训,邀请专家讲解应用方法。同时,为确保这项技术安全、高效落地实施,该院引进了血细胞分离系统,大约1小时就可制备完成。患者无需住院,减轻了经济负担。培训结束后,该县人民医院疼痛门诊正式开展PRP治疗技术,给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疗法。
“除了PRP治疗技术外,我们医院肿瘤科还开展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新技术、麻醉科实施首例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神经内科完成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胃肠镜室完成首例经胃镜下全层胃壁切除术,以及呼吸内科完成首例内科胸腔镜检查,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全院各科室积极进取、勇于突破的精神,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先进的医疗服务。”新邵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武说。
◆精益管理 让患者更暖心
步入新邵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映入眼帘的是心愿墙上密密麻麻贴着的温馨寄语,同时,便民服务区也遍布各处。
管理是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改善医院环境、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病人就医体验、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为创建三级医院奠定坚实基础,该院引入“e10S”精益管理。医院厚植“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聚焦诊疗全流程,从患者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引导各科室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提供暖心服务、创新宣教方式、增加便民设施等途径满足患者多元健康需求。
“我们通过微信宣教树把文字变成生动有声的画面,利用病区晾晒区解决病人衣物晾晒难题,借助病友心愿墙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依靠大厅便民服务区解决患者住院不便的问题,凭借护士站翻页册涵盖多种信息方便患者翻阅,还在儿科病区为尖锐物体安装保护套,获得了患儿家长的好评。”该院护理部主任刘素君介绍。
截至目前,该院通过健全组织、强化培训、样板带路和严格考核等举措,累计完成六批次共60个科室的打造任务,亮点多达600余个。
医疗共同体让“数据多跑路 患者少跑腿”。
“远程诊疗服务让就医更方便了,我们看小病方便了,治大病便宜了,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10月30日,该县巨口铺镇卫生院患者张女士表示。
近年来,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一家人”,新邵县人民医院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发展。利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骨干下沉等手段,通过远程影像诊断,实行“乡检查、县市诊断、结果县市内互通互认”,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病人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和市级医疗服务。
今年4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新邵县人民医院举行的医共体授牌仪式上,刘武表示:“此次授牌标志着两院正式开启医共体合作共建的新征程。目前,我们已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医共体合作,这将使新邵县人民能更好地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
优质资源,奔向新邵。新邵县人民医院已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就医体系,涵盖“基层初步诊断、双向转诊机制、急症与慢性病分流治疗、上下级医院协同合作”。未来,医院将坚守“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患者心中满意医院”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将更贴心、更温暖的医疗服务送到患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