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9日

绥宁县东山侗族乡推动移风易俗走实走深

擦亮侗乡文明有礼底色

邵阳日报讯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龙宪智 龙斌) 12月2日,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双门村83岁的杨丙花老人去世,该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志愿者积极参与,节省了不少开支,丧事也办得十分体面,这是近年来东山侗族乡推动移风易俗走实走深,擦亮侗乡文明有礼底色的一个靓丽缩影。

为培养群众良好的文明习惯、传播时代新风,该乡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乡镇干部龙秋萍便是绥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典型标兵。近两年来,她组织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发展青年志愿者500余人,为绥宁县高寒山区困难学子累计发放“温暖包”426个,常年结对持续帮扶困难学生39人。同时,她带着乡镇志愿者向村民发放“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倡议书5000余份,使文明新风理念深入人心。

村民的意识得到提升,也改变了东山侗族乡的整体面貌。今年,该乡在倡导喜事新办、婚事从简等方面,百姓们都十分乐意志愿者队伍“干预”。瓮溪村集体筹资创办了公共食堂,村里哪家操办红白喜事都到村公共食堂报名,公共食堂提供既宽敞又方便的服务。今年来,该村办了5堂白喜事、4堂红喜事,为东家节约了大量成本,又改变了以前大操大办的陋习。

东山侗族乡东山村是绥宁县的传统村落,该村不仅是“四月八姑娘节”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巫傩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至今还保留着吃黑米饭、出嫁姑娘回娘家等习俗。该乡积极挖掘当地逗春牛、闹年锣、哭嫁、长凳宴、铜钱舞、划彩船等非物质文化,近几年,该乡先后举办了“四月八姑娘节”“东山红提节”“十月兄弟节”“红色十月文化节”和“侗族抬故事”等非遗文化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同步发展,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长盛不衰。

为让村民们闲暇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今年来,东山侗族乡的1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走进乡村大舞台,开展“戏曲进乡村、欢乐送基层”“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让老百姓不仅饱了眼福,还从志愿者精心编排的节目里得到“文明之风”的洗礼。

不仅如此,东山侗族乡12个村每村有3支到5支文艺表演队。黄民刚是一位年近70岁的退伍军人,平时喜欢打牌,自从乡镇成立文艺表演队后,他便开始迷恋上了各种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等,各种乐器样样皆能摆弄一二。他还成立了16人的老年器乐演奏协会,带队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六所大学学生与当地村民举办的文艺联欢会”“红提品鉴暨非遗文化旅游推介会”“红色十月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 2024-12-09 绥宁县东山侗族乡推动移风易俗走实走深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3412.html 1 擦亮侗乡文明有礼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