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8日

◆漫游湘西南

大团侗寨

杨 梅

每次来到绥宁大团侗寨,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寨子。

跨过雄伟的寨门,一直走到了大团鼓楼门口。在那里或驻足而立,或席木而坐,用镜头看着远方,看着寨子,看着过往的沧桑。大团侗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开宝年间,经过元、明、清三代的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布局。我抚摸着千年的过往,觉得这大团寨子、这山水,浑然一体。苗寨喜欢依山而立,而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风雨桥、鼓楼、吊脚楼,这一些木质建筑,都是极具侗族韵味。木头在这里呈现着自然的温度,散发着阳光的馨香。

在大团,无论身处何地,都有歌声相伴。拦门酒,如侗族的一条河流,横于我面前。空气里飘着木头的风味,米酒的韵味。如果寨子是森林,那么米酒就是飘荡于树叶上反射着阳光的露珠,它们互相依偎,发出轻盈的声响。侗族的女子,盛装站在我面前,手中端着米酒,这下可把我难住了。脑海中一片空白,我也跟着胡诌乱唱。一群善解人意的侗族姑娘哈哈大笑,让了一条路出来。

我遁入鼓楼,被它深深震撼。鼓楼高耸,楼尖如芒刺,刺开苍穹;重檐层层叠叠,翘角轻盈掠过天空。这是附近最高的建筑了,是侗寨人平日里做活动、节日聚会以及茶余饭后休闲的场所,也是议事所在地。有寨先有楼,建寨先建楼。这千百年来的鼓楼文化,让侗族人稳稳地站稳了脚跟,在这大山里,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文化的长久性和凝聚力在此彰显,它们是岁月和人心的粘合剂,一座稳住人心的港湾。

鼓楼前是一片广场。忽然歌声又响起,原来在准备摆开长龙宴……

大团侗寨的村民,早已走出了一条具有大团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生活日渐富足起来。游客亦慕名前来,探索大团之秘境。目前,乡村旅游业是大团侗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这里有独特的田园风光,绚烂卓绝的苗侗风情。同时,葡萄、药材等产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我看到许多外地来的学生,正在有组织地描绘寨子风光。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以自己的方式来述说寨子的故事。

夜里,篝火旁的摆手舞,神秘的侗族大歌,引人注目。只是这夜色神秘,我把微醺的自己交给了鼓楼。我踏过岁月的留声,在大团的风景里入睡。 (杨梅,邵阳市作协会员)

--> 2024-12-08 杨 梅 ◆漫游湘西南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3390.html 1 大团侗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