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创新”须“守正”

陈梦琪

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是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也是国家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广大群众民生福祉。

改革改什么?当然是要改变旧的阻碍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模式、环节或要素,革除与之不相适应的不和谐因素,进一步从机制和制度上予以理顺、疏通与完善。从核心问题层面来剖析,其实就是打通“卡点”“痛点”和“堵点”。

改革很难,因为会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所以必然会遇到阻力受到阻碍。引用一句形象的话,“改革就是割肉”,既会“伤筋动骨”,也会产生“阵痛”,甚至是“剧痛”。但改革不能因为有难题就停下脚步,有阻力就不再前行,改革是需要迎难而上的。

当然,改革也要看准,更要改准,坚持“创新”的同时坚持“守正”,真正做到“兴利除弊”。改革还要深入调研,如果调研不深入,不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盲目改,唯改是从,为改而改,就难免陷入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窠臼。要防止不管青红皂白,大刀阔斧地抡起“斧子”就“砍”。结果一斧子下去,发现不仅伤及“无辜”,还累及“自身”。目标不对,时机不对,“砍”后更糟,不好收场。那就不如不改,至少可以缓改。

改革必须慎重。顶层设计要科学,分步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每个环节要形成“闭环”,不要去掉一个“顽瘴痼疾”,又产生一个新的“肠梗阻”。近年来,有些地方,有的部门,改革缺乏严肃性和严谨性。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上一波未平,下一波又起。导致人员没有稳定性,工作没有连续性。特别是上下不对应,横向不对等,工作对接不畅,影响甚至贻误工作。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符合民情民意的改革,要稳步实施,尽早扫尾。有的改革喊了许久,“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弄得人心涣散;有的改革拖了很久,就不落地,结果越拖越难,有头无尾,莫衷一是。拖的原因,有的是领导不重视,有的是机构整合难,有的是人员分流不能妥善安置,没有可以“消化”的渠道。

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的基本是“最硬的堡垒”“最难啃的骨头”,必须高位推动,攻坚克难。首先领导要真正重视。要以脚踏实地的作风,抓铁有痕的务实,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既要带头,也要出征。其次举措要落在实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防范假落实、缓落实、不落实,杜绝“做给身边看、应付上边查”的形式主义。最后要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要以切肤之痛的换位思考、时不我待的责任和使命,想群众之所想,破解涉改群体的愁盼与困境;急群众之所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尽力而为,全力以赴,而不是听之任之,一改了之,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

(作者单位:市文化执法支队)

--> 2024-12-06 陈梦琪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3318.html 1 “创新”须“守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