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莫让“亮点”遮望眼

刘克勤

年终岁末,又到工作总结时,“亮点”一词便热了起来。工作总结要写亮点,机关下基层考评要看亮点,个人述职要谈亮点,经验交流也少不了讲亮点。面对这亮点那亮点,我劝诸位还是冷静点,别让“亮点”遮望眼。

对工作而言,“亮点”就是指有突出的成绩或引人注目的特色。干部群众在工作中处处向高标准看齐,追求卓越,追求出彩,突出亮点,力求工作上尽善尽美,这无可厚非。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个人或单位片面追求“亮点”,刻意制造“亮点”,人为拔高“亮点”,就有点走偏了。比如,有些单位为了突出政绩,过多在“笔杆子”上下功夫,撰写上报文字材料时,妙笔生花,任意夸大,随意拔高,怎么生动怎么写,怎么满意怎么写,把八分成绩说成十分成绩,把以往的成绩说成今年的成绩,把局部的经验说成全局的成效。有的干工作定目标,只对上面负责,忽视群众利益;有的搞创新不管长远发展,只图短期效益轰动效应,等等。结果是,有了向上级报喜报捷的“亮点”,却留下了民生服务的“盲点”,甚至给当地未来发展留下“堵点”。

这样的“亮点”,其实已沦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反映出少数干部执政理念和政绩观上存在的误区,导致其思想作风不能实事求是,不会脚踏实地,不愿艰苦努力,心里常想的是如何在表面巧打算盘,如何光抓亮点、干面子活而引起关键部门、关键领导的关注。

莫让“亮点”遮望眼,要听民声最真处。亮点不亮点,说到底还是一个政绩评价和考核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和实施上来一个正本清源。一方面,要务求总结评比的客观公正,而客观公正来自真知、深知。只有沉到一线,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摸清真实情况,弄清来龙去脉,不会被做了手脚的表面现象模糊视线,才会感知到“亮点”工作是否真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突出群众评价的分量,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问问他们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称的不仅是“亮点”工作的真假和成色,而且也能称出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分量,更有利于规范和约束其执政行为、促进干部为民务实、勤政清廉作风的进一步养成。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

--> 2024-12-06 刘克勤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3316.html 1 莫让“亮点”遮望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