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市民听我言,消防安全记心间。秋冬火势猛如虎,有效预防是关键。用电用火莫大意,家家幸福乐无边……”不久前,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上百名村民在古寨广场戏台处,观看了一场消防黄梅戏——《“戏”说常识享平安》。这是绥宁县消防救援大队将消防知识与传统戏曲相融合创作的戏曲节目,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消防安全知识。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近年来,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持续升级基层消防设施的同时,注重文化渗透,不断壮大消防力量,推动各地基层消防治理百花齐放,绘就基层消防治理新蓝图。
绿水青山间打造消防示范点
靠着绿水青山,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桃林村这个昔日穷山村,如今已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和“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
守护好绿水青山,必须抓好消防安全。为降低火灾风险,桃林村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为框架的农村社会消防安全长效防范机制,对木质结构集中的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充分发挥村志愿消防队、驻村辅警等职能作用,每周开展农村防火安全大检查,明确专人督促整改发现的火灾隐患,直至隐患消除。
“你好,儒林镇桃林村发生火灾,火势很大,无人被困,6名村志愿消防队队员已经出动,请求消防大队支援。”11月19日,桃林村志愿消防队值班员拨打电话报警,语言简、信息全、重点明。很快,该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车火速赶到灾害事故地点,与村志愿消防队协同扑救火灾。这是城步苗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在桃林村组织开展的一次常态化联动应急救援演练。
随着消防安全长效防范机制的不断完善,桃林村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民宿村”桃林村,也成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一个安全与发展相融合且可推广复制的消防示范点。
消防文化墙成为安全象征
连日来,在隆回县桃花坪街道荆枝村,该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宣传员肖烨向一拨又一拨参观人员介绍着文化墙上的浮雕。在他介绍下,大家已将其视为乡村的地标、安全的象征。
消防安全文化墙共有7面浮雕,长达45米,将消防事实案例构造融合设计建造,辅以消防车辆、装备器材等元素,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消防救援人员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现场,塑造了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消防救援队伍形象。
“文化墙已成为消防安全宣传‘进农村’的一个阵地,是消防安全文化渗透乡村的一个窗口。”肖烨介绍,文化墙建成后,全市各地各部门、单位、学校纷纷自发组织前来参观,各地群众也通过预约形式前往接受消防文化熏陶,学习体验消防知识技能,进而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防控能力。
消防安全文化墙自建成以来,共接待行业系统、学校师生及驻地村民6000余人现场参观,为护航乡村振兴,建设“平安乡村”贡献了一份力量。
消防委托执法 实现源头“控火”
自消防委托执法工作开展以来,邵阳县先行先试,推动消防监督执法权限下移,提升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水平,从源头上实现火灾“去存量”、发展“正增长”。
塘田市镇、谷洲镇等地,借力委托执法,持续深入开展居民自建房消防安全“回头看”,重点整治消防制度落实不力、消防通道堵塞占用、消防设施故障失效等隐患问题。
紧盯“小火亡人”顽疾痼疾,在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该县各乡镇消防所聚焦经营性自建房、“多合一”场所两大重点,密集开展多次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主动排查隐患问题,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截至目前,全县消防所共检查相关场所734家,办理案件7起。
“娘子军”勇当火灾防控排头兵
立冬之后,空气中便慢慢弥漫起年味。在洞口县高沙镇,一些居民开始熏腊肉。
“大爷,你们家熏腊肉没,要注意防火安全呀。”近日,高沙镇长裕社区妇联主席袁慧丽来到辖区走访慰问时,提醒居民做好秋冬季防火。
之所以上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是因为袁慧丽还有另一重身份——社区消防“娘子军”成员。
为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洞口县消防救援大队多次与社区会商交流,决定依托社区微型消防站组建一支消防“娘子军”,担起社区火灾防控重任。2022年6月,这支由9名“娘子军”组成的志愿消防队正式成立,让长裕社区多了一支极具特色的消防力量。
“别看志愿消防队都是女同志,能顶半边天。”女子志愿消防队成员、社区党总支书记严琴说,9名“娘子军”队员将社区1023户家庭分为小网格,每个小网格由一组队员负责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消防安全常识。
为将“娘子军”锻造成为防灭火尖兵,洞口县消防救援大队为队员配发统一服装,定期组织集中培训,指导开展日常工作和应急演练,使队员人人皆是“消防明白人”。
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娘子军”坚持开展“敲门行动”,以细致的工作、温暖的话语帮助社区居民查改火灾隐患、讲授防火知识。“我们娘子军成立后,社区没发生过一起火灾。”严琴自豪地说。
基层消防治理能力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截至11月26日,今年全市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数、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8%、43.6%、80%,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初步实现基层消防治理能力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