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4日

文本细读

看得见的乡愁

——林目清新作《被下锁多年的老屋》赏读

张声仁

我被诗人林目清发在朋友圈里的一首17行小诗《被下锁多年的老屋》震撼到了。它像一枚锋利的锥子,在我的胸口扎了一下,刺痛我快要麻木的心,唤醒了我沉睡的乡愁。

诗很短,就两节。第一节,14行,它告诉读者,老屋在哪里,老屋的状态,老屋是谁锁的,老屋为什么会被下锁多年。第二节,3行,是诗人对第一节作的概括,抒发的情感。

“老屋被锁在村中多年/没有拆除也没有修缮/像时间烤制的木乃伊/陈列着一段土木结合构筑的岁月。”老屋在诗人的故乡,被锁多年,它寂寞地站立在乡村,默默地承受着日晒雨淋、霜冻雪压。尘灰蒙住了它苍老的容颜,蛛网覆盖着它透气的窗户。屋里已没有烟火,没有喜怒哀乐,死气沉沉,像埃及古老的木乃伊,徒具躯壳,没有了生命迹象。这座被风吹雨打的老屋,阴沉灰暗。它没有修缮,是因为已无人居住。奇怪的是,见证岁月的老屋,好像已经被遗弃了。它的主人去了何方?

“老屋门锁的钥匙在母亲手里/她不敢打开,也不想进去。”老屋的主人还在,她就是失去了丈夫的母亲。母亲掌握着它的钥匙,装在贴肉的衣袋里,把它随身带着,心怕丢失。这座她与丈夫一砖一瓦垒起来的避风港,是她的牵挂。年迈的她,已搬进了新居,与儿女生活在一起,有儿孙满堂绕膝之乐。但她还是不时回来看看,站在长满乱草的屋前,用浑浊的目光,抚摸日益衰败的老屋。她想维修它,却无能为力。在儿女们的眼里,它已成为累赘,像一本老书,记录着家史。母亲不敢打开老屋的门,不想进去,肯定有难言之隐。

“一旦打开,我们的童年就会涌出来/围着喊肚子饿了/一旦打开,父亲就会扛着锄头出门/半夜都不见回来/一旦打开,怕神龛上的先人们/责骂香火不旺的子孙后代/一旦打开,历史就会跑掉/留下空荡,被时光点燃。”母亲不敢打开老屋,不敢走进屋中,原来是不愿意打开尘封的记忆。这个与丈夫垒筑的小窝里,有她青春燃烧的记录。尽管有人生的欢乐,但更多的是生活的艰难。她不想打开老屋,担心的是她甜酸苦辣的人生,会失去珍藏的载体。

往事不堪回首。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儿女们嗷嗷待哺,面黄肌瘦。丈夫清早出门,深夜不归,在贫瘠的土地上操劳流汗,为的是妻儿身上的衣裳、口中的饭食。想起堂屋的神龛,更是不寒而栗。在那个时代的农村,新婚燕尔的夫妻,哪个不担惊受怕?怕不能生男孩,不能传宗接代。老屋里,珍藏着母亲坎坷的人生。不拆除、不修缮,奥妙就在此。母亲的心,有多少人懂得呢?

“其实,老屋只是一桩顶/缆住一个不可回归的时代/那些为一个村庄奔忙的身影。”诗人心细如发,目光敏锐,他洞察到了老屋在母亲心中的地位,又理智地揭示了它只能是一个历史的缩影。

诗人林目清的新作《被下锁多年的老屋》,我认为这是他众多优美乡土诗中最杰出的一首。它唤醒的是我们沉睡的乡愁,而让我们看到的,是乡村美好的未来。

(张声仁,曾任洞口县文联主席)

--> 2024-12-04 张声仁 ——林目清新作《被下锁多年的老屋》赏读 文本细读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2598.html 1 看得见的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