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我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他们或许因为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校园里尽情奔跑学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追求知识的权利。有些孩子无法到校读书,为了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就必须送教上门。在邵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有37个身影在送教的路上执着前行,不管严寒酷暑,不论雨雪风霜。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关心下一代,教育好孩子”的神圣使命。
带着教具与康复器材,载着温暖与爱的力量,他们奔波在邵阳县23个乡镇场。曾有人问,你们来回奔波不累吗?他们回答,累,但是这些孩子也是我们的学生。送教上门,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希望。要让这些孩子知道,他们并没有被社会遗忘,他们也有权利追求知识和梦想。一袋水果、一箱牛奶、一双鞋子、一件棉衣……每一次送教,孩子们都会额外收到一份礼物,这是党和政府的牵挂,是学校和老师的关心。
从我第一次参与送教,就跟着王老师。是她领着我走进送教学生家中,也是她让我学会了走进家长和孩子的心中。王老师每次送教前都会做十足的准备,今天要给小宇(化名)带玩具和本子,要给小琳(化名)带彩笔,还要给小智(化名)带衣服,这些衣服都是王老师从自己家带来的。看到王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洗手,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洗脸、擦嘴巴,我触动很大。
那个叫小琳的小朋友,她有着小小的身躯,漂亮的脸蛋。如果不听家长说,我们很难相信她是一个先天盲孩,在她3岁的时候还被诊断为自闭症。手里捧一个音响,躲在角落里听歌是她每天的常态。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逐渐走进了小琳的心里。最开始,面对陌生人她会逃避,现在她可以和我们一起听音乐交流。后来,听说小琳意外被烧伤,王老师二话不说带我们一起去烧伤医院看望小琳。命运给小琳关闭了一道门,王老师却用爱心和耐心为她打开一扇窗。生活没有疼惜小琳,王老师就用爱来包围她,带她去感知更精彩的世界。
还有个叫小晨(化名)的小女孩,因肢体残缺无法去学校上课,轮椅是她最忠实的伙伴。她日复一日进行着康复训练,期间从未打消学习的信念。有一天,我无意发现了她的小乌龟。同样热爱动物的我,从那天起开启了不一样的送教模式。我不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作为一个倾听者,听她滔滔不绝地讲她的小乌龟、介绍她最爱看的书、描绘着她对外界的渴望。现在,她已经能够跟正常孩子一起在教室里上课。今年4月,她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获了奖,并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县的比赛。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骄傲。
送教的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37名老师用青春,写下一首朴实无华的赞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怀揣着敬畏生命的心,守护这些微光,共同谱写特殊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郭梦雅,任职于邵阳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