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大祥区蔡锷乡山东村映霜红桃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被村民称为“桃花仙子”的徐双玲带领6名工人在桃园里给桃树修枝和除草,以前100公顷荒山变成生机勃勃的桃园,美了山林、富了百姓。
放弃光鲜亮丽的白领高管职业,毅然回乡拥抱乡村振兴,徐双玲的返乡创业计划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在她看来,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国家的大方向,更是她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契机。2016年,带着这样的信念,徐双玲回到家乡,在蔡锷乡山东村开启了她的创业旅程,她决定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发展果园,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回乡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徐双玲一开始就面临着村民不愿租地、种植技术不成熟等多重挑战。她与村干部携手逐户解释政策,做思想工作,终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她流转荒山林地,引进极晚熟桃树品种“映霜红桃”进行开发种植。为了确保这一“北方血统”的红桃在南方能长得好,徐双玲每天都“泡”在山上,同时不断查找资料学习种植技术,到处请专家到基地传授育果经验,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农业。经过多年辛勤耕耘,她的桃园硕果累累,培育出的映霜红桃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年产值达到800多万元,每到收获季节,各路果商纷至沓来。
富起来的徐双玲没有忘记回乡创业的初衷,她积极回馈乡里,推动当地红桃产业发展。2022年,她向大祥区蔡锷乡的9个村捐赠了5万株桃苗,并在省内发展了28家映霜红桃种植基地。徐双玲不仅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还实施保底回收措施,确保村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她的桃园也为当地1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刘同生就是稳定拿到薪水的工人之一,他的妻子患有疾病,3个子女尚在读书,家里全靠他赚钱。刘同生说:“我现在70岁了,在外面找不到工作。现在在基地做工1年大约能拿1万多元工资,加上种田有1万多元,全家年收入2万多元,生活不再那么艰难了。”这种共享成功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公司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深受害虫的危害,每年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00余万元。为了彻底解决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和倡导绿色种植理念,徐双玲引进农业专家团队,研发出智能虫控设备,实现了无公害种植。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虫害问题,还可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