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袁进田 宁煜 通讯员 杨贵新) 12月1日上午,隆回县六都寨镇长砂龙村石排上,数公顷柏木傲然挺立在青石头间。有风吹来,柏木树叶与枝桠沙沙作响,松涛阵阵,就像一曲雄浑的乐曲。“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没有一棵树,只能看到一块一块的青石头。”该村78岁的老人周雪云站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感慨万千。
这只是隆回县40多年来石漠化治理取得巨大成效的一个小缩影。据了解,1975年开始,隆回县务林人艰苦奋斗、克难攻坚,与荒山斗、与石头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生态建设的壮美画卷,完成了从“荒山大县”到“美丽隆回”的艰辛跨越。至2023年底,全县森林蓄积量达12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15%。
隆回县南部地区分布有石灰岩岩溶土地8万公顷,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达3万公顷,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绵亘50公里。这一带地瘦草枯,一片荒凉景象。多年来,隆回县推进石漠化治理,强化培育管护,探索出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恢复植被为主的治理路径。
隆回县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包干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县直机关和各乡镇领导每人带头负责退耕还林石山造林示范点。
为攻克石山造林难关,隆回县科技人员通过长期摸索,筛选了柏木、刺楸、中国槐、柿、枣等16个适宜树种,并摸索出柏木+枫香、柏木+南酸枣、柏木+刺槐等造林模式,探索出“客土改良、引水保湿、容器苗上山、见缝植苗、合理密植”的技术路线。隆回县石灰岩石山造林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全国石漠化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隆回县对林木种苗工作也十分重视,先后建立8个育苗基点和2个联营苗圃,全面推广水田育苗和容器育苗技术,累计培育优质苗木1.1亿株,满足石山造林的需要。
40多年来,隆回县在石漠化地区共植柏木等生态树种1.5亿株,成林面积2万多公顷,营造柿、枣、梨等经济林2000多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