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渐走低,蔬菜的生长和运输成本也相应增加。我市的菜价是否有所波动?为此,记者来到市区一些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与经营门店采访,了解农产品价格走势,“菜篮子”是否充实。
11月25日,细雨绵绵。在北塔区邵阳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内,批发商们正围坐在烤火架旁,开出一张又一张票据,拿着计算器埋头计算。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电话那头是学校、公司、超市采购员在催促,电话这头是批发商在讲解产品质量,并商议价格。
天上的小雨将气温拉低至10摄氏度,装货工人们穿着厚棉衣将一车车蔬果送上货车,不一会儿货车载满蔬果驶出市场。而后,又会有一辆辆空车驶进市场等待装货。
卿二生是我市某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清冷的冬夜里,他在市场左侧一个档口,边烤着火,边在电话里跟零售商们介绍刚从外地发来的农产品。“这个莴笋多新鲜,上午还在地里,下午就运到市场里来了。”
接着,他还对今年冬季菜价进行预测:“入冬以来,南方地区整体气温良好,蔬菜货源充足,菜价相对平稳。但如果深冬时节遇上极端天气,菜价可能会小幅度上涨。”
卿二生说,公司时常会派遣员工去外地,把好菜品运回邵阳销售,员工们根据气候变化,夏季前往北方采购新鲜蔬菜,冬季则前往南部地区。
“我们公司跟九县三区的部分超市、菜市场有业务合作。为了促销农产品,我们提供了一些价格便宜、易储存的‘特价菜’,如土豆、南瓜、洋葱与胡萝卜等,既为消费者提供基本的蔬菜保障,又提高了我们公司其余蔬菜的出货量。”卿二生认为,这一策略能让公司与零售商、消费者实现互利共赢。
“前段时间肉价有些上涨,入冬后肉价又降了下来,我预计今年冬天猪肉价格会相对稳定。”11月26日上午11时,梁美容站在自家猪肉铺前说。她与丈夫在三眼井食品城农贸市场附近经营肉铺,兼顾零售与批发,门面不足10平方米面积,生意却是整条街上最好的店铺之一。不同于其他人,她生意兴隆的秘诀在“薄利多销”上。
梁美容说:“店里一般采购的是200多公斤重的土白猪,这类猪脂肪厚,瘦肉鲜嫩带有一股甜味。肉质好,但我们定的价格比同行还要低一点,很多消费者觉得划算,所以店里生意一直都很好。”
入冬以后,因市民要熏制腊肉,县区市场的肉类需求量看涨,梁美容的肉铺也进一步提高对合作的县区市场的批发量,生意最好时门店每天能卖4到5头200公斤重的猪。梁美容说:“这段时间,我们就在中午休息一会儿,晚上再睡几个小时,凌晨2时老公就前往屠宰场杀猪,每天忙得很。”
岳叶枝在大祥区双园路附近经营着一家海鲜零售与批发店铺,她推出了“会员制”促销海鲜产品,在店铺充值会员卡,即可享受打折优惠。目前,店里会员已有数百位,自店铺去年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
“海鲜价格在一年时间中常有波动,通常是夏季便宜、冬季贵。不过今年的行情比较一般,入冬后店里的海鲜价格相较往年还下降了一些。”岳叶枝说。
她预计,今年冬天的海鲜价格难以上涨。为适应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店里除提供会员价之外,还派工作人员前往沿海地区捕捞海鲜,希望用高质量产品提高店铺的销售业绩。例如,店里运虾的货车会在当天早晨出发前往广州、江苏等沿海地区捕捞成色好的基围虾,再于第二天清早将虾运回邵阳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