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以后再说”,究竟什么时候再说?

刘仕斌

经常听到有干部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说:“你这个事不好办,以后再说吧。”这虽然是一句简单而平常的话,但对群众来说,恐怕是很难办了。

群众找领导干部办事,当然有简繁、难易之分,有的可以立即解决,有的确实需要“以后再说”。但“以后再说”,究竟什么时候再说?却没有了下文。对于群众一些简单而且容易办的事,可领导干部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一句“以后再说”把前来办事的群众拒之门外。这样的同志要么是高高在上,故意刁难群众,要么是敷衍塞责。这种工作作风不仅使群众跑来跑去白费工夫,耗费了精力,而且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以后再说”不如“现在就说”。现在就说并不是要求马上就把事办理到位,而是要把“以后再说”的原因说明白,把办事的程序和规定向群众说清楚,展现积极处理问题的工作态度。群众主动向我们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领导干部为群众解决问题,是应尽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时刻念着群众的“柴米油盐”、想着群众的“喜怒哀乐”、记着群众的“急难愁盼”,久久为功真心服务、真诚帮困、真正解难,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为事业发展凝聚合力、加油赋能。群众期盼的是早日解决问题,如果领导干部既不能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又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群众难免会产生反感。

“以后再说”不如“办了再说”。以后再说不是“理由”、不是“借口”,更不是“无期限”。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主动靠前,在遇到困难时多问几句,在碰到阻碍时多争取一下,杜绝“以后再说”的惰性思想,力争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给出具体的办法。实在无法解决的,要晓之以理,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绝不能对难啃的“骨头”、久拖不决的“老大难”等问题选择“绕道走”。要把“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挑最重的担子”作为能力的淬火、成长的机遇,扎扎实实解决好各种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群众问题的解决由“以后再说”彻彻底底向依法依规办了再说转变。

“以后再说”不如“按原则制度说”。不可否认,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损害的不仅是群众切身利益,也破坏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有权就有责、失责必追究的“红线”和“底线”亮明,严格按制度办事。绝不能有“无欲无求、得过且过”的“躺平”心态,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证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还要对照问题清单,立行立改、边查边改,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实干担当的精神,真正把好事快办、办好。

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面对群众的困难,宁可让服务先行一步,也不要让群众多跑一次,要拿出“店小二”精神、甘当“热锅上蚂蚁”,愿意钻工作岗位上的“矛盾窝”、接群众抛过来的“烫手山芋”,做到不让群众“以后再说”。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

--> 2024-11-29 刘仕斌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2343.html 1 “以后再说”,究竟什么时候再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