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史海钩沉

城步金石记(一)

阿 旧

武冈王城书画院院长刘金涛(一名刘浪)先生,一直致力于本土文化的保护工作,而于本地金石寻访拓印尤勤,编纂有《寻古传今——武冈摩崖石刻档案》一书。近些年,他为寻访摩崖古迹,跋山涉水,寻幽探秘,足迹遍及邵阳各地。洗刷、裱纸、拓印,日复一日,已成大观,《宝庆金石录》几欲成矣。近日,他发城步七处摩崖拓片于我,期望稍作阐释。我深感荣幸,遂不揣谫陋,按图索隐,成文如下。

“仁育义正”

“仁育义正”摩崖,在城步丹口镇大桥头村云华丹口应声岩。

清时,城步属广西湖南两省、靖州宝庆州府交界之地,山高林密,苗瑶杂居,民风剽悍。

道光《宝庆府志》载,应声岩在城步上扶城峒,称“雍正十二年(1734)蒋德重讨蒲寅山,驻兵于此”。此地有应声岩铺、应声汛(清时汛为基层防守单位),皆有驻兵。

雍正十二年,清军军装被劫,官府以为系绥宁苗民凤老一与城步苗民蒲寅山所为。乾隆《(续修)城步县志》所称蒲寅山等“恃险负隅,恣肆不法,劫军装,抗官捕”,即指此事。第二年,绥宁营游击兰美林与城步知县蒋德重率官兵进入苗疆抓人。凤老一与蒲寅山组织苗民拒敌于应声岩,大败官兵。乾隆元年(1736),湖广总督史贻直与湖南巡抚高其倬,命襄阳总兵李琦统兵,永顺府知府杨辅臣料理军需,率兵三千余前来征讨。乾隆二年(1737)四月初十,官军进攻苗营竹岔山,被击退。六月二十六日,因叛徒出卖,苗营竹岔山被袭,凤老一与蒲寅山被杀害,义军及全寨15岁以上苗民男子全部被杀,余下的苗族妇女及小孩600多人被全部掳走。

“仁育义正”,意思就是用仁心去化育,用正义去匡扶。出自周敦颐《通书》:“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落款时间为“乾隆二年(1737)”。可见此刻当为此次事平之后某官所题,是希望当地官员多行仁教,以感化民众归服朝廷。

“民食为天”

“民食为天”摩崖,在城步城内,为当时的城步县长向大伟所题。同时有《城步县仓落成记》碑,亦为向大伟撰并书,时间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冬至后三日。

民以食为天,而年有丰歉,而“岁之丰歉不可卜”,因而古代建有常平仓、社仓、义仓等以备凶荒。向大伟在记中称,他到任后,发现城步县城“无仓可储”,因而深以为忧。他提出倡议,多方筹措,终于在县城政府西侧空坪上修成县仓一所。

向大伟,号英华,湖南衡山县人,任城步县长的时间为1931年8月至1934年5月。向大伟在城步颇有政声。据传,向大伟常微服私访,穿草鞋步行,不骑马乘轿子,平易近人,体恤百姓。当时,有地痞土豪勾结成立盐局,向县内去广西挑盐的挑夫非法课税。他惩处了为首者并解散盐局,并布告全县不得再课挑夫“课税”。他嫉恶如仇,惩治匪患,为官三年,全县盗贼销声匿迹。

据有关资料,向大伟1932年结婚,其妻为钟秀实的侄女。钟秀实即钟相毓,湖北汉川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任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城步任期完后,向大伟转任邻县,为武冈县县长,时间至1935年9月。之后任平江县县长。1937年,又任慈利县县长。

“民食为天”为隶书,雄强朴茂。落款是以颜字为基的行楷,遒劲雄浑,颇类谭延闿,亦当时习气也。《县仓落成碑记》则为魏碑,点画峻利,纵横倚斜,古朴灵动,堪称书法精品。

--> 2024-11-27 阿 旧 ◆史海钩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2243.html 1 城步金石记(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