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孩子,攒劲读书吧!

管叶平

周三下午,我走出开放大学的大门,就急忙驾驶小车去接女儿。

“爸爸,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校门口等你快半个小时了!”女儿抱怨。

我连忙解释:“今天爸爸到开放大学‘读书’,听林日新老师讲散文创作……一听完就赶过来了。”

“还读书?前几天,你不是才从邵阳考试回来吗?”

见女儿打破砂锅问到底,在车上,我给她讲了关于我的一些故事。

小时候家里穷,可父母还是积攒下钱,供我在村小读书。那时候,老师常说:“先学习后玩耍,学习时忘记玩,玩耍时记起学。”我却把这句话当成耳边风,放学一回到家,把书包往凳子上一丢,三步并作两步跨出家门,呼朋引伴满院子游荡,有时还跑到后山“扫荡”。天快黑了,我赶在父母之前回到家,佯装读书。母亲问:“作业做好了没有?”我镇定自若地说:“做好了。”第二天到学校,我就“偷窃”别人的学习成果。这种骗人骗己的学习方式,让我多次“伤痕累累”……

三年级下学期时,父亲因煤窑事故早逝,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我们兄弟俩面临辍学。新学期开学时,院子里的小伙伴都背着新书回来,一个一个欢呼雀跃。我们很焦急,缠着母亲要去学校。往年母亲常说:“读书不攒劲,报名最积极。想读书,先写保证书……”而如今,母亲擦干眼泪,斩钉截铁地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三代不读书,一屋都是猪。你们兄弟俩拿着伢老子的赔偿款去读书吧!家庭开支我做工赚……”我的眼泪早已在眼眶里打转。

母亲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三。她小学快毕业时,外婆因病过世,母亲只好辍学在家帮衬。母亲常说:“我命‘苦’,年少时没有尝够读书的‘甜’。有时,我做梦都在学校里。孩子,攒劲读书吧……”母亲开始没日没夜地干活,她养了四头猪和满院的鸡鸭,每天清晨还批发白豆腐走街串巷去卖。看到母亲如此艰辛,我再也不敢蹉跎岁月、荒废学业,开始攒劲读书,后来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师范。

我师范毕业时,国家不再实行师范生工作包分配的政策。我随一老乡来到临近上海的太仓市一塑胶工艺品厂打工,每天用画笔蘸着颜料涂染毛坯,手上和衣服溅满油漆,刺鼻的油漆气味令人作呕,工作辛苦酬劳少。母亲在电话里劝慰我:“打工钱一转眼,墨水钱万万年。不是读书没有用,是你读的那点书没有用……孩子,攒劲复习吧!”经过挑灯夜读,三次备考,我才走上教师岗位。

还记得,女儿随我进城读一年级时,我就给她说:“孩子,攒劲读书吧!”可她不爱学习,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做数学习题时,她的手指头不够计算,还要借用我的手指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带动女儿学习,也为了营造“书香家庭”,我报名参加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父女常一起学习。她常问我习题怎么做,有时我想让她自己思考,就说:“我也不知道做。”她就回怼我:“爸爸,明天你搬个小板凳和我一起去听课吧!”我只好放下自考书本,说:“来来来,再想想。”“爸爸,你在学校是老师,在家里其实是个学生哩!”

女儿读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喜欢的小动物》。她写得倒也别出心裁: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奶奶养的大白鹅,长长的脖子胖胖的身子,白白的羽毛黄黄的脚掌,吃饱了肚子还是大声地叫着饿、饿、饿……接下来一个版面300个字全是“饿”。文章字数是凑够了,内容差点把老师和我气得心肌梗塞。“养不教,父之过。”我本是数学教师,和文学并不“亲近”。育儿先育己,教人先自教。今年,武冈开放大学联合作家协会开设了文学创作培训班。我一听到消息,就报名了。

前段时间,她和我一起观看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看完电视剧,她动情地对我说:“爸爸,桂梅奶奶太崇高了!”“是的,桂梅奶奶是爸爸的偶像。那些攒劲读书,考上大学的姐姐就是你的偶像!”我顺势接过她的话说。她翘起大拇指和小指,和我一边按“手印”,一边说:“好,一言为定。”

孩子,攒劲读书吧!攒劲读书,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管叶平,任职于武冈市实验小学)

--> 2024-11-26 管叶平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2200.html 1 孩子,攒劲读书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