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山楂、板栗大量上市的时节,它们成为不少人的“心头好”,但有人说山楂和板栗不能同食,存在健康风险,这是真的吗?还有哪些常见食物不能同食呢?我们特邀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刘敏进行权威解答。
记者:山楂和板栗不能一起吃吗?为什么?
专家:山楂含有较高的鞣酸和果胶,板栗含有较高的植物蛋白和纤维,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会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物,鞣酸蛋白沉淀物与植物纤维、果胶等食物残渣混合在一起,容易形成沉淀物;对于胃动力较差或者有胃基础疾病如胃溃疡、胃酸过多的患者而言,沉淀物留存时间长,容易形成胃结石,进而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两者适当食用是安全的,在美食上新的季节,这两种浅尝辄止即可。
记者:“食物相克”传言还有很多,哪些常见食物不能同食呢?
专家:曾经有一条流传甚广的食物相克传言,虾蟹不能与富含维C的水果同食,会引发“砒霜中毒”。实际上,砒霜中所含化学物质砷确实存在于虾蟹等海鲜食品中,但机体摄入后基本上会原封不动把它排出体外。即使人体不能排出这部分微量砷,也需要一次性吃下300斤虾才能产生砒霜的最低致死效应。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危言耸听。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肠道微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甚至出现过敏反应,也有诱发基础疾病发作的可能,所以才有民间“食物相克”的说法。而在科学研究进步的当代,我们应该避免的是有科学依据的食源性疾病,比如有对鸡蛋、牛奶、虾类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应避免摄入相应食物。海鲜和啤酒同属于高嘌呤类食物,同时大量摄入可引起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中国人日常饮食中钙摄入往往不够,所以在进食豆腐、奶类等高钙食物时,宜将菠菜、甜菜、空心菜等富含草酸的蔬菜焯水食用,避免两类食物在肠道形成草酸钙,影响钙吸收。
记者:秋冬季节,在饮食上有什么好的建议?
专家:我们在日常饮食中,真正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25种;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成人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00g至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g至150g、薯类50g至100g;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食物,其中每日蔬菜至少300g,深色蔬菜占1/2;经常吃全谷物及大豆类制品,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类动物性食物;少油、盐、糖,每日烹调油摄入量控制在25g至30g,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50g以下,最好不超过25g。秋冬季是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主食中可增加红薯、淮山代替精米白面,水果可多选择梨、苹果、柑橘、鲜枣,当季的绿叶菜以及萝卜、西兰花等蔬菜都是秋冬季理想的选择。总而言之,食物多样才能将不同食材的营养效价最大程度利用,迷信“大补”食物或过量食用单一食材都是养生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