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时代呼唤“大先生”

陈扬桂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

金秋十月,我们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的同仁们,也来到“一师”,在签订《文化结对共建协议书》的同时,深情探寻当年毛泽东同志求学的足迹,景仰伟人之师杨昌济、徐特立、袁吉六等“大先生”风范,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乃强国之基,教师是兴教之本。

时代呼唤“大先生”,中国士人也历来就有做“大先生”的传统。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授业、解惑,又传道,既教书,又育人的老师,才堪称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否则就仅仅只是“教书匠”。

将老师称作“先生”,始见于汉代的《礼记》。“先生”冠之以“大”,突出了为人师者所需要的境界和风范。

先生之“大”,大在品德。人无德不立,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涵养师德、以身立教是“大先生”身上的最重要的标志。

先生之“大”,大在学问。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渊博的学识是成为“大先生”的基础。

先生之“大”,大在格局。“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大先生”要心怀“国之大者”,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先生之“大”,大在仁爱。涵养关爱学生、筑梦成才的仁爱之心,真正体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大先生”精神。“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以爱作为基石,用爱心去培育,把爱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地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促文化大发展,推教育上台阶”,是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的宗旨。强教必先强师。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育天下英才”的袁吉六先生为榜样,用行动诠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用坚守与奉献,展现新时代“大先生”的高尚品质与责任担当。

历经春芽的萌动,夏莲的奔放,秋月的盈亏,我们将迎来腊梅的悄然绽放,收获累累硕果与桃李芬芳。 (作者系省作家协会会员)

--> 2024-11-22 陈扬桂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1987.html 1 时代呼唤“大先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