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推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

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邵阳日报记者 曾小慧

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据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市2023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52万之多,其中农村空巢老人比例更是高达80%。年轻人奔赴大城市,老年人留守家中,已成为当前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人口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空巢老人无疑是这一浪潮中受冲击最大的群体。

“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面临着诸多困难,缺乏必要的照料服务,这使得他们不愿出门、不敢生病。市政协委员袁卫东、刘南霞将目光投向这一群体,聚焦他们的急难愁盼,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议》,提出加快以村级为单位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互助式居家养老模式,鼓励老年人结对帮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市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的比例逐年加大。”提出提案前,袁卫东、刘南霞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基于这一现状,他们针对提高居家互助养老服务水平提出了许多实招——推进农村居家互助养老普惠性服务平台建设,如推进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助餐(送餐)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呼叫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等项目建设,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精神慰籍等服务项目;推广互助合作养老模式,通过“健康”养“病弱”、“小老人”结对照顾“老老人”、“老年人抱团式养老”等互助模式,实现经济互助、生活互帮、情感互济;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如为空巢独居老人安装数字监控设施和远程服务系统,方便子女、外界及时掌握老人的相关信息,为老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

此外,袁卫东、刘南霞还建议加大互助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敬老院升级改造和功能整合,加快实施农村医养一体化,从而不断提升空巢老人幸福指数。

“长期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提案主办单位市民政局介绍,今年,全市计划对2584户居家养老的60周岁及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城乡低保、特困对象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和重点优抚对象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通过为老人配备护理型养老床位、坐便器、防丢失手环以及安装扶手、改造地面等,为老人打造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居家养老环境。

养老服务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市民政局在答复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互助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特困供养机构提质改造工作,推动敬老院管理机制改革,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养老机构,建立全科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制度,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

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群体营造一个更加安心、舒心的养老环境,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 2024-11-22 邵阳日报记者 曾小慧 推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1986.html 1 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