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娄邵铁路是全区人民长期以来的愿望。这一愿望,在中央、省委的支持和关怀下实现了,娄邵铁路已决定于5月15日全面兴建!”这段宣言出自1959年发布的《邵阳专员专署关于修建娄邵铁路的动员令》,这份《动员令》的原件如今珍藏在邵阳市档案馆。
原件宽75厘米,长105厘米,一个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皆用毛笔手书而成,右下角盖有“湖南省邵阳专员公署”印章。
邵阳民众盼望兴修铁路,从清末发轫,经历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得以提上日程。
娄邵铁路规划全长107.8公里,起于娄底,横贯涟源、双峰、邵东,止于邵阳市区祭旗坡,北与湘黔线接轨。1958年经邵阳地区、湖南省两级政府申请,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将其正式纳入1959年年度计划。
1959年4月10日,中共湖南省委下达了《关于修建娄邵铁路的决定》,就劳动力安置、民工报酬、组织领导等作了指示。4月20日,邵阳地委正式成立专区娄邵铁路指挥部,由地委书记(曾广成、赵吉甫)亲自挂帅,下设五处一室,各县也成立了分指挥部。
期间共计抽调各级机关干部552名,发动民工13.2万人,成立了121个大队,1164个中队,9392个小队。
1959年5月15日,娄邵铁路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了。
《娄邵铁路报》也应运而生。其创刊号的配图颇有深意:一侧是轰鸣驶来的火车,另一侧是一列列肩扛镐头、目光坚毅的民工,火车与人流如两条长龙,在广袤的工地上交汇。正如《娄邵铁路报》宣示的那样:《千军万马齐上阵 坚决修好娄邵铁路》。
在那个革命热情高涨的年代,无数民工不避风雨、不分昼夜地奋斗拼搏,他们中涌现出了简玉莲、王自鸣、胡为桂等一大批先进生产者代表,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凯歌。
参与修路的马少侨先生回忆:“为提高工效,每当工间休息和收工前,都会发动15分钟的‘冲锋’,‘冲锋’时擂鼓、鸣锣、吹号,于是挖的、上的、挑的、都加快十倍以上的速度。”
当年的热血慷慨,至今仍令人动容,而这背后寄托着数百万邵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1960年6月,历时一年多的鏖战,娄邵铁路建成试车,10月1日正式剪彩通车。在当时简陋的工程技术条件下,这条铁路能在一年多时间里竣工,堪称奇迹。
娄邵铁路的开通,实现了几代邵阳人的梦想,邵阳人的追梦脚步加速前行。
2009年,娄邵铁路迎来提质扩改,时速由4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实现了浴火重生般的飞跃;2019年4月13日,伴随着清脆的笛鸣声, 一辆崭新的复兴号从邵阳出发,直达北京西客站,邵阳铁路“直通北京”的梦想终成现实;2023年11月21日,邵阳火车站新站房正式启用;2023年12月26日,邵永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正式开工建设。
时光荏苒,唯有传奇永恒。一件件珍贵的档案仍默默诉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不会忘记这条承载着无数汗水和心血的生命线,不会忘记每一个筑路百姓的付出,并继续把修建娄邵铁路的豪情和精神,传承给一代代邵阳儿女,化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邵阳的勇气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