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1月9日,上海《时报》“本埠新闻”栏目刊载了一则简短消息:“昨日为蔡公松坡十周年忌日,松社同人暨各学校团体等公祭于文监师路华商别墅正厅。上午十一时开祭,与祭者为袁伯夔、沈卓吾……徐志摩……数十人。”同日上海《新闻报》刊载消息《昨日公祭蔡松坡》,内容无异。前一日为蔡锷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其时徐志摩、陆小曼结婚典礼后即南下上海,寄寓徐志摩北洋大学同学、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吴经熊家。徐志摩旅途中不忘参加蔡锷公祭,可见颇为上心。以此为线索梳理文献,可以发现诗人和英雄的一段情缘。
徐志摩与蔡锷结缘,离不开梁启超、蒋百里以及张君劢、张公权。二张是徐志摩原配张幼仪之兄。张公权后来担任蔡锷遗孤教养协会评议员和驻沪会计主任。1915年8月,在父亲徐申如的陪同下,徐志摩到北京大学入读预科,一度寄居锡拉胡同蒋百里家。徐家、蒋家是世交姻亲,徐志摩称蒋百里为“福叔”。后来,通过蒋百里、张君劢介绍,徐志摩成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与蔡锷、蒋百里成为同门师兄弟。有学者认定,蔡锷经常到锡拉胡同蒋家密谋反袁;徐志摩在蒋家认识了蔡锷,后来他留学美国克拉克大学选择政治学专业,参加“陆军训练团”“国防会”,都有来自蔡、蒋的影响。大约1915年8月23日,徐氏父子抵达北京,11月11日蔡锷离开北京,期间徐、蔡有见面的可能,也符合情理,但未见确证。
1913年7月,徐志摩在浙江第一中学校刊《友声》发表《论小说和社会之关系》,一时文名鹊起。此文从题目、观点、文风都能看出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影响,日后也得到徐志摩确认。其实,关于文学的观点,梁启超和蔡锷是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的。1898年12月,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指出小说尤其是西方政治小说的重要作用。1901年元旦,蔡锷在《清议报》发表短文《小说之势力》,指出小说尤其是西方小说的重要影响。1902年初,蔡锷在《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多处涉及小说和文学:要提倡激发忠义气节、爱国救亡之情的文学,要追求“不斩楼兰终不还”的豪迈之诗词,要改造“非佳人即才子,非狐则妖,非鬼即神,或离奇怪诞,或淫亵鄙俚”的旧小说,从而改造国民精神。同年11月,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全面阐述小说在社会教育方面的作用,明确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徐志摩阅读梁启超的文章时,很可能一并阅读了蔡锷的文章。
1922年10月,徐志摩留学归国,次年春由梁启超安排担任北京松坡图书馆英文秘书,负责外文书籍采购以及英文函件处理。松坡图书馆为纪念蔡锷而成立,分设两馆。第一馆位于北海公园“快雪堂”内,收藏中文图书;第二馆位于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收藏外语图书。在“快雪堂”正殿设立蔡公祠,供奉蔡锷和数位护国运动将领的灵位。每逢蔡锷忌日和云南起义周年,松坡图书馆都隆重纪念。徐志摩在石虎胡同七号的寓所好春轩居住了三年。1923年到1925年,每逢11月8日、12月25日,松坡图书馆都有纪念活动,全体职员参加,徐志摩自然不例外。所以,1926年11月8日在上海,并不是徐志摩第一次参加公祭蔡锷活动。因为蔡锷的功业和人格,加上梁启超等人推动,松坡图书馆荡漾着民主、自由的清风,徐志摩自然深受感染。
徐志摩委托外国朋友采购图书,也向松坡图书馆捐献图书。1923年5月10日,徐志摩在石虎胡同七号给英国朋友奥格顿写信:“图书馆的创建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三次共和革命中的一个英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现在看来似乎前途似锦,如果诸事顺利,每年有大约500镑用来买书。”这是徐志摩第一次直接评价蔡锷,将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辛亥革命并列,饱含崇敬之情,并看好松坡图书馆的前途。松坡图书馆曾经登报公布1923年接受外文文献捐赠情况,其中徐志摩捐献英文图书157本,仅次于梁启超。好春轩书香满室,徐志摩离开松坡图书馆之后,在给丁文江的信中挂念“寄存那里的书橱十二架”。丁文江建议捐给松坡图书馆,爱书的徐志摩没有同意,而是请丁文江托人妥为照料。徐志摩乘飞机失事之后,其父徐申如将这批藏书全部捐给了松坡图书馆。松坡图书馆后来并入国立北平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今天在那里可以查阅到徐志摩的藏书。
松坡图书馆是徐志摩的灵感激发地,那三年是诗情飞扬的时光,《石虎胡同七号》和《雪花的快乐》就是代表作。
新月社最初就萌芽在石虎胡同七号,聚餐会、读书会、书画会、古琴会、音乐会、戏剧表演策划在那里,甚至就在那里举行。有人考证,新月社的招牌最早挂在徐志摩寓所好春轩的门口。好春轩经常高朋满座,来宾有梁启超、胡适、丁文江、朱经农、林长民、蒋梦麟、蒋百里、张君劢、张彭春、郁达夫、林语堂、林徽因、袁昌英、瞿世英、孙伏园等人。《晨报》经常刊出聚会、聚餐启事,偶尔出现石虎胡同七号字眼。如报载:“(1924年)十一月八日(星期六)为蔡公松坡八周年忌日,同人等于是日下午二时至四时在西单石虎胡同松坡图书馆设位致祭,特此通知。”1924年4月,泰戈尔来华,一路讲演、游览,徐志摩全程组织、陪同、翻译,他们一行还到松坡图书馆参观并摄影留念。
不久,徐志摩移居上海,石虎胡同七号松坡图书馆内的好春轩一时归于沉寂。
(王金华,供职于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