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邵东市九龙岭镇绿汀村(原新庵堂村)蚂蝗塘,前来贺绿汀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走进贺绿汀故居,游客们通过陈列展示的一页页泛黄的旧照片、一件件承载旧时光的老物件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贺绿汀一生的光辉业绩和创作成就,感受“硬骨头音乐家”的坚定信仰、崇高品质,以及其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
1903年7月20日出生的贺绿汀,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贺绿汀故居是贺绿汀出生和成长之地,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砖木结构。整个院落呈“凹”字形,院内共有房屋21间,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故居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后环青山,塘中鱼跃水欢,山上鸟语花香,和谐的自然景观将故居映衬得古朴大方、幽雅宁静。
贺绿汀故居讲解员李妍介绍,家乡美丽如画的山水和优美动听的民歌,滋润着贺绿汀的少年心灵,他放牛、拾柴时常与村童对歌。1923年,贺绿汀考入长沙岳云中学艺术专修科,攻读绘画与音乐。在这里,贺绿汀徜徉在音乐的殿堂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声、作曲,迷上钢琴、小提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绿汀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地演出,宣传抗日。在山西临汾,他在煤油灯下创作了不朽的抗日战歌《游击队歌》,并在八路军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指挥演唱这首歌,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赞扬。
从此,《游击队歌》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抗日战场,成为鼓舞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进军曲。抗战时期,贺绿汀为抗战创作的歌曲就达60余首,其中《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曲目。
贺绿汀一生创作了近200首歌曲、45首合唱曲、27部电影音乐与器乐独奏曲、5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3部大合唱、6部歌剧、5部话剧配乐,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缔造了不朽的音乐传奇。他创作的美妙旋律、动人音符,流淌在人民的心里,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他一生为人民事业奋斗不息、歌咏不止,坚持正义和进步,歌唱光明和真善美。他96年坎坷跌宕的人生,折射着中国现代音乐史,也在中国音乐界树立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李妍介绍,邵东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贺绿汀故居保护,多次予以修缮。贺绿汀故居现已成为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湘军寻古旅游线路”重要景点、邵阳市党性教育示范基地、邵阳市廉政教育基地、邵阳市“红色经典新时代讲习所”、邵东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2020年,在充分尊重历史、尊重原貌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专业设计,再次对故居进行修缮。2021年、2022年,又先后兴建了贺绿汀生平事迹陈列馆和贺绿汀清廉风范展览馆,以此传承和弘扬贺绿汀为党和人民事业歌咏不止、奋斗不息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范。
贺绿汀生平事迹陈列馆由序厅、主厅、原状陈列和尾厅组成。序厅中,陈列展示了贺绿汀塑像、人物简介、贺绿汀生平年表等。主厅分为四个部分,通过照片、实物和文字资料,讲述了贺绿汀求学经历、以歌为器投身革命、战歌嘹亮鼓舞士气、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培养大批音乐人才的故事,再现贺绿汀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歌咏不止的风骨气节和高尚精神。贺绿汀廉政风范展览馆分为“坚定信仰、笃定前行”“廉洁奉公、服务人民”“修身律己、家风清廉”三个展厅。
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重温革命岁月,感受抗战旋律,了解贺绿汀的生平事迹、音乐成就、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并从中感悟人民音乐家在革命文化音乐创作中展现的为人民事业奋斗不息、歌咏不止的红色足迹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