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教师职业发展与个人修为提出了明确指向和根本遵循。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成长,争做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大先生”。
要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要把自身的政治立场放在首位,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教育之“大我”放在首位,把国家的前途命运放在首位,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学生站稳政治立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要修炼“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从古至今的名师都是正己修身、以身作则的楷模,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高标准对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高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时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在师德示范引领和道德品质提升上严于律己,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把知行合一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既做学生的学问之师,更做学生的品行之师,不断追求“经师”“人师”的高度统一。
要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启智润心”中蕴涵着启发式教育理念,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思政课教师在理论功底和实践眼界两个方面都要有厚重的积累,不断增强理论讲解的影响力、穿透力及生命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以启迪学生智慧,滋润学生心灵,健全学生人格,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并对热点问题、社会现象、人生方向等有科学的认知。“因材施教”是儒家思想中突出的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差别化和个性化的教育,用最合适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
要养成“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思政课是一门融合多学科,涵盖面极其广泛的课程,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理论的深度、专业的厚度,不仅能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还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引导学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思政课教师应勤奋笃学、刻苦钻研,不仅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练就一身真本领、硬功夫,深耕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观念,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确保把最前沿、最新鲜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要秉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仁爱”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与思想追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对“教育的爱”,有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敬畏与热爱,并以奉献之心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另一方面要有对“学生的爱”,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了解学生的的成长需求,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和学习,真正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里。
要厚植“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新时代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胸怀天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教师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还应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引导学生心系天下,勇担强国使命。
(作者单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