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菌类等级进行袋装,会增加不少成本,损耗也大。”“用工要抓住最佳采摘期和销售黄金期,把钱花在刀刃上,避免浪费劳动力。”……11月12日下午,在邵阳县岩口铺镇吊井楼村“清廉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月度例会”上,30余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围绕该村黑皮鸡枞菌的销售方式和用工制度等畅所欲言,最终共同商定了兼顾销售效益、人事管理的“最优解”。
吊井楼村曾是邵阳县一个相对落后村。近年来,该村在新任村“两委”的带领下,探索“村企联建+村民共建”模式,发展黑皮鸡枞菌产业,由农业公司提供技术、村集体提供场地与生产劳动力,双方合作共赢、共享发展,迅速从一个无村集体经济收入、劳动力流失严重的“空心村”,变成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帮助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吊井楼村的转变,正是“廉动力”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其实现华美蝶变的过程中,邵阳县纪委监委抓实清廉乡村建设,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落实干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监督体系等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深入探索“清廉+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乡村振兴与清廉建设有机融合。
过去,农村解决问题依靠各级干部苦口婆心地劝解、疏导。而现在,从集资修路到征地调田,从发展产业到村集体财务支出,大事小事都由党员、群众共商共议共解。在具体实践中,吊井楼村进一步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月例会”制度,畅通村民参与村事管理渠道,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村启动每个项目,包括黑皮鸡枞菌种植项目,镇纪委都进行全程监督,工程怎么推进、资金怎么使用等等,全程公开透明。这样我们村干部工作安心,村民也放心。”吊井楼村党支部书记罗艳平介绍。
为防止议事形式化,岩口铺镇在村级网格铺设廉情监测点,强化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廉情”监督员将议事内容整理汇总,重点加强对村集体经济项目、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事务的日常监督,向群众交出清清白白的村务账本。
现在,漫步吊井楼村,村组道路干净清爽,农家小院温馨美丽,田间地头笑语盈盈,干群连心鱼水情深,处处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