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社会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更是攸关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与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进入守正创新、深化拓展的新阶段。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全面做好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各项工作——
要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新时代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工程,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全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学校,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文明素质;在家庭,要用良好的家风家教涵育道德品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要充分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亲情中持续升华;在社会,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可以通过宣讲先进典型事迹,汲取道德榜样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在网络空间,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明礼仪、网络文明用语、网络文明公约等文明知识,引导广大网民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不断提高网民的道德修养,让正确的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从而逐步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人人遵循、各方参与、多措并举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格局,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切实以人的文明程度的提升,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由个体的人所组成,个体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要从小事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引导市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滋养心灵,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引导市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推动社会风气好转。要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推动市民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要广泛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全市要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系列行动,多渠道教育和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绵绵用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