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夫夷大地叠翠流金。
漫步于此,只见远处乡村秋色如画:红顶白墙的农家小院点缀在良田沃土之间,房前屋后的果蔬园内生机勃勃;产业园区一片忙碌,机器声轰鸣作响;秋日晚阳下的天子湖畔,几尾鱼儿悠闲游弋,偶尔泛起层层涟漪......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惊喜一路叹。淳朴灿烂的笑脸是乡村振兴路上的最美标识,和美幸福的乡村生活是田园梦的具象化表现。
近年来,邵阳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村庄生活美起来
新时代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到邵阳县五峰铺镇新田村赏美景、逛景区、住民宿、品鲜果、观表演,心中自会有答案。
10月11日,新田村以“爱满新田 九九重阳”为主题举办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300余位村民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重阳佳节。
“走进新田来到你梦想,白云悠悠牛羊肥壮,山村一天一幅靓画卷......”今年71岁的周要明学习这首《走进新田》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平时经常和搭档李少华在一起配合演唱,你拉二胡我唱歌,演绎着老年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这次活动完全由我们村里自编、自导,为了给村民们呈现一场精彩的表演,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努力。就像建设美丽乡村一样,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新田村村支书陈海兵介绍,活动得到了陈晓明、蒋保强、肖强国等20余名热心人士的支持,自发捐款4.65万元用作活动经费,通过评选“爱心人士、大爱无疆、最美儿媳、最美清洁户”4个奖项,为19位村民代表送上表彰和奖励。
新田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省级以上荣誉12项。据悉,该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600余人,村内设有邵阳县首个村级“养老育幼”示范中心,干净整洁的日托护理床、足底按摩器让村内老人有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民刘正平、蒋仲国等人还自发组织了老年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协助村“两委”进行人居环境改善、处理矛盾纠纷等日常工作,为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农民是主体、农民是主角”。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
近年来,邵阳县充分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该县引导各村组建“8+N”志愿服务队200余支,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421支,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热情,也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
群众自治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治理效率,该县建立“片组邻三长制”“共同治理理事会”和“屋场治理理事会”工作机制,2023年至今,共解决基层各类问题8933件,提供文明劝导、免费义诊、交通疏导等各类微服务9975次。各地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20个。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推选“湖南好人”2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5名,评选表彰“最美文明家庭”3万余户。
◆村民腰包鼓起来
10月17日,在塘渡口镇桂竹山社区,湖南味味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洁正带领2位村民,在今年新打造的“村播”工作室内,绘声绘色地介绍起刀豆、辣椒等农特产品,随着直播间的点击率和浏览量不断飙升,产品的订单量也在持续增加。
2011年,陈洁积极响应返乡创业的号召,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通过借鉴和学习“老干妈”的创业思路,建立了湖南味味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老大娘”品牌。
如何让项目推动产业、产业促进发展、发展带动农户?陈洁不断思考着她的经营思路。她采取“合作社+社员(农户)+基地+产业+分红”模式,让公司以资金、技术入股,村民以土地或以资金入股成为社员,通过统一供种、防病、管理、销售,带领村民分户种植,抱团发展。
据悉,陈洁先后在7个村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技能帮扶,受益群众2000余人。塘渡口镇桂竹山社区居民张娟华说:“跟着她一起做直播带货,既可以照顾娃娃,还可以陪伴老人,兼顾家庭,比在外头打工要好上不少。”
像陈洁这样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在邵阳县21个乡镇还有不少。
该县通过实施返乡创业三年引导行动,成立了十大乡村振兴顾问团,连续3年高规格举办人才发展大会,累计吸引1.6万多人返乡创业。同时坚持“双招双引”,围绕建筑新材料、硬质合金、油茶精深加工、电池新能源、数字赋能等主导产业编制招商图谱,带动引进业内科技人才领军团队8个,建立专家工作站、研究中心5个。
2024年,邵阳县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共计发放产业帮扶奖补资金368万元,带动帮扶对象2969户12600人发展种养业,人均增收600元以上;与17家经营主体签订协议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532户10600名脱贫户致富增收;吸纳脱贫劳动力(监测户)1520人,劳动者月工资收入人均2311.6元。
对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按政策规定发放异地就业交通补助费1800余万元;与外省、外市签订劳务协作协议,输出劳动力264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71人。对于困难群体就业,开发重点区域乡村公益性岗位109个;对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雨露计划毕业生、脱贫家庭和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311”就业服务,岗位推荐达300人次。
◆村居环境靓起来
良田沃土,山清水秀,鸡鸭游走,羊儿漫步,崭新的道路蜿蜒在村庄乡舍之间,邵阳县蔡桥乡水口村铁炉头院落如今换了模样。
说起铁炉头院落的改造,不得不提“两米腰线”的故事。
早在2022年4月,在村“两委”和退休党员尹颖的组织下,水口村铁炉口美丽庭院建设正式开工。颇有些年头的铁炉头院落留存了很多土屋,哪些该拆?哪些该留?
“土房跟不上时代,不如全拆重建。”“这里面冬暖夏凉,承载了太多的乡村记忆,还是得保留。”一时不少群众看法不一致。
邵阳县有关工作人员来到水口村了解实际情况,介绍说土屋是湘西南的传统民居,如全部原貌保留,则很难保证美丽庭院整体效果;如拆除重建,不仅影响村民生活且加重经济负担,更可能让这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消失。“美丽庭院建设,不应‘千村一面’,要广泛调研,听取村民意见。”最后综合权衡,确定了“两米腰线”的方案。
方案以土墙中段两米为界划定腰线,对腰线以下部位强基固本,粉刷涂层,绘画装饰;对腰线以上部位小动或不动,尽量保留砖瓦墙、阁楼原貌。同时,加固围墙,新建文体场地、长亭、停车场等,改造疏通11条污水渠、灌溉水渠,修建3个垃圾站,开发种植“香柚园”……
方案确定后,该村通过自筹资金、热心人士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52.88万元,全村898人踊跃参与,免费筹劳。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铁炉头院落换上新装。院内巷道如织,花香草绿,42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民回家的路,农宅粉刷一新、排列整齐,住宅前后的菜园、果园如绿色方块般镶嵌在内,村里健身场、休闲凉亭、宣传栏、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铁炉头美丽庭院的建设故事,同样在邵阳县其他村庄发生。
近年来,邵阳县将“四项统筹”“五好标准”,纳入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对包括省、市级美丽乡村在内的115个村规划进行调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屋场20个。
该县统筹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精心打造望江湖蓝印花布文化、霞塘云桨板运动、黄塘油茶、新田乡村旅游、河伯生态康养等特色小镇,着力打造示范村、样板村。2021年以来,累计拆除空心房24411座,拆除旱厕43074座,改(新)建厕所25273座,农村改厕问题整改率达100%。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生态保护也是打造绿色宜居乡村的重要任务。该县全面落实河湖林长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16个,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1%,5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除特殊署名外,其他图片均为邵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