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谭宇 通讯员 唐时 肖朝阳) 10月30日一大早,新邵县陈家坊镇洪庙村“背包式”调解员汤雪梅、赵中举整理好相关物品,背起背包,深入村组院落,开始了一天的矛盾纠纷摸排工作。
摸排中,他们遇见村民陈某和王某在家门口吵得不可开交。汤雪梅一边安抚两人的情绪,一边询问其争吵原因。原来,双方的女儿在玩耍时,陈某的女儿不慎将王某的女儿推倒在地,导致王某女儿右手擦伤。一方觉得小朋友在玩耍时,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一方认为女儿受伤了,对方应该负责。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在得知具体情况后,汤雪梅从背包内掏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双方说起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在反复劝说中,双方认识到了自身错误,相互道歉,握手言和。
“这种小纠纷,一定要快速介入、快速调解,才能避免小纠纷变成大矛盾。”汤雪梅说。
针对邻里矛盾、家庭不和等基层多发的矛盾纠纷,近年来,该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背包式”调解工作,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线。
该县“背包调解员”从党员、村干部、乡贤等人员中推选,通过集中培训,让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调解方法、技巧,最后培训合格者被聘为调解员。每个调解员都配发装有民法典手册、调解印章、调解协议等装备的背包。目前,全县有“背包式”调解员1507名,基本实现村级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
每周,“背包式”调解员都会背着背包深入村组院落,深入到群众中去,化解矛盾纠纷,传播法律知识,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说话有人听、怨气有地撒、利益诉求有人管”。调解过程中,“背包式”调解员采取“听、劝、调”三步调解法,提升调解效率。听,调解员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事情经过,并安抚其情绪;劝,通过换位思考,让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影响彼此关系的角度阐述其利害关系,劝说双方各退一步;调,依照法律和本地人情进行调解,梳理矛盾,分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纠纷。
为确保调解结果能“作数”,纠纷调解成功后,“背包式””调解员第一时间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让当事人签字后现场盖上人民调解印章,确保调解结果看得见、摸得着、能放心。同时,建立好卷宗,将案件的办理等相关信息按月定期录入上报至省系统,以便统计与查阅。
今年来,该县“背包式”调解员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225次,发现纠纷588件,预防纠纷365件,录入省系统调解案件3300件,调解成功3224件,成功率为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