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城步苗族自治县交警大队工作人员纷纷走上街头,走向农村路口,进一步清查道路交通事故源头隐患,加强道路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重视生命安全,争当遵守交通法规优秀市民。这是全市积极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源头隐患集中清剿行动的一个缩影。
6月23日,市交警支队决定在全市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源头隐患集中清剿行动。10月25日,邵阳市道路交通事故源头隐患集中清剿行动现场推进会召开,会议通报了全市隐患清剿行动工作情况: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事故防控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坚持统一思想,树立理念
市交警支队党委先后召开了3次党委(扩大)会,对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专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形成事故“可防可控、早防早控”的思想共识。
6月23日全市的动员部署会上,市道安委下发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源头隐患集中清剿行动》方案,在全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强化了“交通事故可防性”理念,提出了“精准研判、精细治理”的工作要求。
7月29日,市道安办举办了全市事故多发点段隐患排查治理培训班,邀请省交通学会公路隐患排查治理专家对县市区60余名交警副大队长、交管中队长以及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市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研判
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警务机制效能,我市成立事故研判工作专班,运用警务大数据,融合交通、教育、公路等部门信息数据,分析研判交通事故数据、筛查分类事故多发点段,每月形成研判报告呈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交办整改。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研判专班,定期研判,向属地党委政府报告,推动隐患整改。
行动以来,事故研判工作专班共完成事故形势分析研判报告4份,排查出各类事故隐患点段1239处,其中国道255处、省道268处、县道199处、乡道254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263处;研判表明:亡人事故相对集中在“穿村过镇、平交路口、急弯陡坡、路侧险要”四类重点路段;肇事原因相对集中在“车速过快、视线障碍、不礼让行人、强超强会、夜间光照不足”等方面;事故时间相对集中在“一早一晚”时间段;受害群体相对集中在“一老一小”群体。
事故研判工作专班,从多维度对事故进行“画像”,针对性提出了“控速、停让、除障、亮化”的治理工作法,汇总形成事故多发点段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下发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引起重视,推进治理。
坚持“六个一律”,精细治理
在“控速、停让、除障、亮化”治理原则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隐患的实际情况,我市出台了“六个一律”的具体治理措施。即:“一律增设提前减速警示设施、一律增设行人停让提醒设施、一律排除妨碍安全视距的障碍、一律增设‘千灯万带’亮化设施、一律增设物理隔离设施、一律完善学校交通安全设施”。
在此期间,市交警支队充分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组织交通工程、交通组织、事故调查等方面的交通规划专家、科所队长、业务骨干前往各县市区疑难点段实地勘察,运用工程软件模拟、无人机航拍建模等科技手段为地方评估工程预算、设计治理方案,落实了一批按照“六个一律”规范治理的典型案例全市推介。
市道安办也成立了4个隐患清剿行动督导组,分赴重点县市开展多轮现场指导帮扶、调研。截至9月底,全市共完成设置限速标志牌358杆、爆闪警示灯246组、纵向减速标线157组、超速抓拍卡口27套等提前减速警示措施;人行横道及预告标线167处、人行横道标志201杆、升级反光人行横道标志87 面、不礼让行人电警抓拍设备8套等行人停让提醒措施;清除妨碍驾驶员、行人安全视距的树枝、广告牌、宣传牌及其他障碍物38处;安装反光道钉12公里、树木反光膜16公里等“千灯万带”亮化设施;安装6850米物理隔离设施;完善284处国省道学校交通安全设施。
同时,在“一早一晚”时间段,我市要求县市区大队启动夜间勤务,加强路面管控。通过以上精细治理措施,消除了一批事故隐患,有效防住事故高发的势头。
今后全市公安交警将进一步强化分析研判,健全实时监测、智能预、准推送、协调联动、落地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以高质量交通安全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