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单位精准帮扶是其中最有效的帮扶方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做到精准帮扶,是帮扶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思考。
一要摸清情况。帮扶单位要把所要帮扶村村民的返贫原因摸清楚,是交通不便还是缺水缺电?是农村产业发展落后还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是因病还是因学返贫?是暂时缺少劳动力还是永久丧失劳动力?只有把这些返贫原因摸清楚,才能合理制订出具体的帮扶计划。帮扶单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避免以往粗放型的送钱送物帮扶模式,通过有效、科学、合规的程序,把脱贫户、监测户精准识别出来,并让村民来判定。帮扶名单要坚持“群众评议、建档立卡、张榜公示、实行动态管理”。脱贫户、监测户调查要到村到户,并将所有的脱贫户、监测户信息和家庭情况录入电脑,分级分类,让脱贫户、监测户自己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请表,由村民小组召集村民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最后将比选出来的结果进行张榜公示。
二要对症下药。当每个脱贫户、监测户家庭的贫困信息和家庭情况分别归类出来以后,帮扶单位就要针对不同的类别,实行不同的政策帮扶,将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帮扶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就需要从四方面下功夫:一是细化工作,理清帮扶路线图。将不同的类别细化出来,细化到户到人,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给予帮扶,并做好帮扶记录。二是科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科学指导,就是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带科技下村、带知识下村,为其提供科学技术的指导;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帮扶单位可以邀请农技协会的专家学者到村里讲课,让村民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种植技能,最终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技能、人人学科学的局面。三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按照“村民实事求是点菜、帮扶单位因地制宜下厨”的原则,全力实施产业、就业、金融、公益、教育、健康、住房、饮水、综合、社会等帮扶措施,以及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工程帮扶;根据群众所反映的不同需求,实施就医、就业、就学等不同方面的帮扶。四是处理好个别帮扶和整体帮扶的关系。帮扶工作不但要个别帮扶,还要整体帮扶脱贫户。帮扶单位不能简单地将扶贫资金按人头平均分配下去,也不能搞“轮流坐庄”,而应该考虑哪些先“扶”起来,哪些后“扶",最后达到整村无返贫的效果。为此,帮扶单位在与村“两委”结对子帮扶的过程中,要带着责任心同村“两委”共同商量对策和思路,为每个脱贫户、监测户家庭制作清晰的个别帮扶方案。
三要做好后续管理。帮扶单位不能只是一时帮完了事,还要做好相关的跟踪服务;帮扶必须杜绝暗箱操作脱,对象必须公开透明;帮扶还要做好后期随访和监督,可根据对帮扶措施的全面了解,并根据帮扶对象的变化对其调整,使稳定脱贫的脱贫户、监测户及时退出,使应该帮扶的脱贫户、监测户及时纳入,实现帮扶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同时,确保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用在帮扶对象上,帮扶人一对一的责任落实到位,脱贫户、监测户家庭信息公开以及帮扶对象、帮扶项目资金公示公开,避免暗箱操作而导致的应扶未扶,杜绝帮扶单位内部人员擅自挪用帮扶资金,保证帮扶资金和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