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秋来,惆怅还依旧。近几日,惆怅之余定了定思绪,反而琢磨上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叫做“道理”呢?
有人说道理是天时,春有东风,秋有西风,春行东风万物生焉,秋行西风万物伏焉,四季有常,万物方得以生息。也有人说道理是地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合在一起一想,世间万事万物似乎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譬如看一条河的对岸,站在河的南边,北边就是对岸;站在河的北边,南边就是对岸。
我参加公安工作的第一站是在城乡结合部的派出所。我那时年轻气盛,满心认为是来侦破大案要案的,结果却是无穷尽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式的矛盾纠纷调解,让我这个自封的“破案高手”倍感焦虑。想着自己反正锻炼到期就会回到局机关,我便一天一天地嚼着日子,念着归期。面对矛盾纠纷,总是想着当“老好人”“万金油”,觉得凭自己的嘴皮子就可以游刃有余。那时我便想当然地认为,基层工作的道理就是左右逢源。
现实当然会狠狠教育每一个想当然的孩子。我记得那是某个冬天的一天,很冷,我调解完一起家庭矛盾后已过了中午饭点,正准备去往食堂安抚一下肚子。这时,一个衣衫单薄、情绪激动的妇女挡住我的去路。我认得她,她来过所里两次,同事说这个人固执不听劝。我便先入为主,心想这下麻烦了,但还是耐下性子试图听懂她在说什么。原来,她和人合伙开了一个洗衣店,她既是老板也负责在店里具体为客人洗衣登记,洗衣店后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其合伙人将店铺转卖,并以她经常收顾客钱不入账且故意遗失账本为由,店铺转卖的钱一分都没有给她……她越说越激动,说:“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知道你们不会帮我解决问题,只会‘和稀泥’。但是我已经不知道我还能去找谁了,不解决我就只能一直来。”也正是这一句“不知道还能找谁了”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让我想起了入警时承诺的“服务人民”那句铮铮誓言。
我找到之前调解的同事,了解了相关情况,发现之前的调解没有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我默念着“人民”二字,恍然间我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切切实实的群众利益,而经济纠纷只是一层外衣。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剥开这层外衣,直达群众利益。想清楚以后,我果断调取了洗衣店的户外监控逐帧寻找账本,并且调取了她每一次入账的记录。这远比红口白牙来得直接,其合伙人很快承认了私盗账本和故意污蔑的事实。而她仅仅要到本属于她的利益后,就原谅了对方。我愤懑,但我理解,她是一个淳朴的人。
在短短几个月的派出所工作中,我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本地方言,常常和群众聊一些家长里短,那些生硬的法条也化为了一些浅显易懂的话语,执法的尺度也部分转化为了温度。在这里,我学会了适应、转变、妥协。
俗语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默不是避世。默是要保持内心的静默,要更坚定地秉持入世初心、处世本心。这是原则,也是我苦苦寻求的“道理”。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守此本心,再无挂碍。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落笔至此,豁然开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周琨,任职于市公安局,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