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刘 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了文化自信,就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着眼全局、结合实际,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才能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把红色文化发扬好,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好,以邵阳一地一域精彩为全局全域添彩。

邵阳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邵阳自春秋楚国大夫白善筑城以来,迄今有2500多年历史,史称“昭陵”“邵陵”“邵州”“宝庆”,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文积淀深厚,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由永州通判兼任邵州代理知州时,建州学、启民智,在邵州衙门东北隅辟池种莲名曰“爱莲池”,著《爱莲说》。这里还诞生了开中国咏史诗之先河的唐代诗人胡曾、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著《海国图志》的魏源、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创作《游击队歌》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等历史文化名人。一直以来,邵阳人秉承湖湘文化“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努力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呈现新气象。

邵阳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红色革命文化。邵阳革命历史悠久,是一块洒满热血、充满希望的红色热土,群英荟萃、英才辈出,党史人物众多、红色文化灿烂、红色资源丰富,留存下来的红色遗迹就有170余处,记录在册的烈士有2000余名之多。这里有红军长征的战斗征途、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等,“中国第一牧场”南山草场入选全国首批“红色草原”名录,老山界、高山红哨等申报为全省党性教育基地、潇湘“红八景”;民国推翻帝制、再造共和的蔡锷,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匡互生,新四军政委袁国平等革命先辈谱写英雄壮歌、留下感人诗篇。实施好革命文化赓续工程,保护好、运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始终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将有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邵阳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邵阳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邵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苗族、瑶族、回族、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邵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隆回花瑶讨僚皈节等,用文化浸润人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进邵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向纵深发展。邵阳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8项,蓝印花布、宝庆竹刻、滩头年画、城步吊龙等展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插上文化自信的翅膀。(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 2024-11-01 刘 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1050.html 1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