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绥宁县茶山村

产业可持续 日子有奔头

邵阳日报讯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黄小川) “三年前刚刚入驻茶山村的时候,看着村民仅靠种植水稻和从山上挖笋、砍南竹卖紧巴巴地过日子,我们工作队三名成员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年,我们两届驻村帮扶队一直在探索怎样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富裕起来,让山沟沟的土货畅销起来,让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再次发光发热。”10月27日,绥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水口乡茶山村前帮扶队队长胡远迅谈起茶山村近三年来的变化,每一个故事都历历在目。

水口乡茶山村距离绥宁县城70余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781户2387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就达1146人。因地处偏远山区,穷怕了的青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儿童,这也成为了茶山村发展的一大“短板”。

2021年5月,胡远迅带着两名驻村帮扶队员来到茶山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访村民,实地了解茶山村的乡土人情及探寻能够在茶山村“落地生根”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那些日子里,几名队员用“走断腿、磨破鞋”的韧劲,为茶山村谋出路,希望能够多为村民们办好一件实事、解决一件难事、做好一件好事,让村民们的日子能越过越舒坦。

得知2组的村民杨美兰种植兴趣很高,胡远迅立即带着队员上门“送服务、送政策”,帮助她了解金银花、绞股蓝、苔藓等特色种植的政策扶持、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等,还对接相关部门为她连续三年争取到帮扶资金1.5万元,办理了5万元小额贴息信贷。三年时间下来,杨美兰发展种植金银花2公顷、绞股蓝5.33公顷、苔藓0.2公顷,不仅让她每年有十余万元的创收,还让村里的闲置妇女劳动力纷纷上门“取经”,跟着参与种植,茶山村第一个由妇女“捆绑”式发展的合作社也由此成立起来。

“4组养殖户刘秋香的生猪存栏从30余头已增至100余头,13组肉牛养殖户杨时德的肉牛存栏50余头,猕猴桃种植户增加到30余户……”今年,驻村帮扶队新队长曾跃跃对村里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摸底,他还在盘算着如何将村里的南竹产业从初加工转型为深加工,为村民谋福利。

三年来,为了改变茶山村的村容村貌,驻村帮扶队的成员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争取40万元资金完成3公里通组道路硬化;争取20万元竹林道维修资金恢复了8公里竹林道的使用;每年花费数万元为村里购买优质绿化树苗,打造美丽庭院2处;完善了村服务中心维修及硬件设施改善工程;打造5.33公顷猕猴桃产业基地。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产业,茶山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 2024-10-30 绥宁县茶山村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0890.html 1 产业可持续 日子有奔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