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傅畅珺 通讯员 王群 彭颖异) “现在不会胸闷,活动后也没有气促症状,最重要的是可以睡整宿,再也不用担心半夜被憋醒。”10月16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心力衰竭患者姚先生在出院时,握着该科医生的手激动地说。
10月4日,41岁的姚先生因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在家服用药物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紧急入住该院老年病科。姚先生有冠心病病史3年,平均每半年就要来该科住院治疗。
此次,姚先生胸闷呈憋闷感,夜间需高枕入睡,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还出现腹胀、咳嗽等症状。医生体查发现姚先生双下肢重度浮肿,结合患者病史及主诉、体征,当即考虑姚先生为“心力衰竭”。
针对姚先生的病情,该科治疗团队迅速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给予姚先生强心药物治疗,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同时,为姚先生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并通过调整姚先生体位,辅助心衰的治疗,使其保持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再结合利尿治疗,通过促进姚先生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有效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扩冠治疗帮助改善姚先生心脏的血液供应,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姚先生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住院第二日,姚先生胸闷症状有所改善,无腹胀,夜间也能安稳入睡,无憋气感,活动后气促症状也有所改善。又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后,姚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瘦了14斤,身体内的水分排出,心衰症状明显改善。
“引起心力衰竭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是感染所致,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该科主任蔡青成介绍,预防心力衰竭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可增加心力衰竭的危险行为如抽烟、饮酒等,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饮食宜低盐低脂易消化、营养丰富,每餐不宜过饱。肥胖者应控制体重,消瘦者应增加营养。运动锻炼可以减少神经激素系统的激活和延缓心室重塑的进程,对减慢心力衰竭病人自然病程有利,是一种能改善病人临床状态的辅助治疗手段。所有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并且还能够参加体力适应计划者,都应当考虑运动锻炼。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但每天的运动量因人而异,若在活动中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大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如休息后症状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蔡青成提醒,心衰患者要做好个人管理,包括坚持服药、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可能加重心衰的因素等。每月随访,如出现疲乏加重、水肿再现或加重、静息心率增加、活动后气急加重时应及时就诊,不可拖延,以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