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双方做生意,买方用不太正当手段占了个大便宜,家人感到愧疚要再多付一些,而卖方知情后却坚辞不受。这样的事有吗?或许有,但肯定极少。
这里要说的是陈国瑞,宋朝时的一个铁矿老板,为富而仁。富人如果都似他一般,估计没人仇富了。有谓,仇富者见不得人好,看到人家富起来,就咬牙切齿。但对大部分人而言,其实并不仇富,大家仇富,非仇仁富,所仇是奸富。富豪若是仁而富,富而仁,敬之不及,何来仇视?
陈国瑞有老娘,老矣,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陈家于是踏遍青山,为老娘找寻安息之所。寻了近一年,终于找到一方好墓地。
墓地寻到了,是张家自留山,张家老头在这山上种树、伐木,以此谋生。怎么弄得这块地呢?去跟张家人说,又怕对方漫天要价。选墓地之事,陈国瑞当甩手掌柜,全权交给儿子,“未尝问有无,一以诿其子”,陈公子耍小聪明,提了一瓶酒一桶油啥的,去了张伯伯家,说,“吾冶方乏炭,此可以薪而得资”,陈家本来开铁矿的,他跟张伯伯说,炼铁缺炭,拟买他家那山林。张家是厚道人家,没甚讨价还价,“遂以钱三万成约。”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看到的是骗子经济。往后面看,才能看到道德文章。陈公子买下这块地,陈老爹蛮高兴,大兴土木,开始替老娘建坟,坟墓建成之后,老娘也就过世了。
来年,陈国瑞带着全家,来给老娘挂青,“顾其子曰:此山得之何人?厥直凡几?”其子老实回答,说是从张伯伯家买的,花了三万。这价格贵,还是贱?旁人说:“以时价商之,虽廉犹三十万也。”即这块地再怎么便宜,也值三十万。
三万金,买了值三十万金之地。划得来啊,要得啊,聪明啊。换赵钱孙李,换其他骗子经济老板,指定是高兴坏了,陈国瑞却是脸色变了,匆匆挂完青,往家赶,坐了轿子,八抬大轿把张老请到家来,安排他住下,天天好酒好菜,喊来戏班,唱歌跳舞,以娱张老。
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玩人家的,呆在陈家几个月,每次想走,都被陈老板留住,张老怎么也要回家了,诚意挽留,也留不住他了。陈国瑞便打发张老三百缗钱。张老抵死不接,无功受禄,吃了喝了,岂能再兜了走?陈老板这时也实话实说,说原来买山林,不是买木炭,而是买坟地。这下,想必张老会愕然,会愤然。但张老仍坚决拒绝。“不盈千焉,三万过矣,此恶(何)敢当?”之前,我只想着那些树只值一千,您给我三万,我怎么能再要您家钱?陈老板说,之前,我儿子是采取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啊。“余子利一时之微,以是绐翁。”
话说到这份上,想来张老该接受了。没想到世界上,竟然有有钱都不要的人,张老仍然拒绝,当年是我亲笔签了合同的。一分钱没要,回家去了。可见张老不是假客气,他遵守市场契约精神,有钱也不要。张老这里,有一句话,堪比名人名言。然他是一个乡村老汉,说出的话,再警人,再真理,也不是名言:“子欲为君子,老夫虽贱,可强以非义之财耶,固授之乎?”您要做君子,我虽穷,也要做君子,莫非只能是您做君子,我不能做君子?
你做我做,大家一起做君子。陈国瑞知道,张老是真不受非约之财,对,不受非契约之财。他转身把陈公子叫来,劈头盖脑,臭骂儿子一顿,“国瑞乃怒其子”,你这个龟儿子犯的错,你这个龟儿子给我去弥补。怎么弥补?偷偷地把张老儿子喊过来,把三百缗钱给他,说:这是你老爹的。张老儿子信了,把钱接了过去。一缗约一千文,三百缗,是三十万文。除了原来的三万,加上几个月招待开支,陈国瑞买的这块地,也算是超出了市场价格的。
世间经济,多是以巧取为智,以豪夺为能。可是在陈老板看来,经济不是奸人经济,而是君子经济,当以道德来做市场文章。陈老板的这个经济,重钱更重德,社会道德不崩溃,原因是买者与卖者,道德都在高水准上运行。张老不受非约之财,不是假客气,陈公不占他人便宜,也不是假客气。
都不假客气,便都是真君子。
(作者单位:双清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