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记者走进大祥区板桥乡金桥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现场,只见这里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田网、渠网、路网等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和耕地利用率,改善了农田生产环境,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祥区板桥乡人大主席团在2024年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中,将“金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倾情倾力解决。
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大祥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祥区紧扣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宽联系群众广度,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平台载体,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努力做到群众有所呼、人大有所应。
将民生实事“问号”做成“感叹号”
“我在金桥村承包了293亩农田种植水稻,以往灌溉、排水都不方便。今年金桥村经过征求民意、代表票决,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帮我完成了近100亩‘小田改大田’。”板桥乡水稻种植专业户游长春感慨,项目实施后,不仅能解决灌溉和排水难题,还能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票决说了算。2020年以来,大祥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蔡锷乡、板桥乡、罗市镇三个乡镇全面开展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让民生实事项目“民提、民议、民决”,把群众一个个“问号”做成“感叹号”,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人居环境整治、板桥环保沼气池建设、S231道路板桥段沿线提质、彩塘水库补水工程、陈桥村道路改造、旱厕改造、罗市新型城镇化的路网配套建设……截至目前,该区各乡镇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9项,让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尊重了民意,也赢得了民心。
让“群众之盼”变“代表之为”
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主要阵地,也是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服务群众的有效渠道之一。
“我有一次在下村走访、入户宣传时,有村民向我反映新屋院子的道路太过狭窄,双向通车不便。”省人大代表、龙头村支部书记姚吉波将群众意见记录在笔记本上,随后多次实地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召开支委会提议加宽彩塘至新屋院子道路,并进行“白改黑”提质改造。道路改造项目已于去年正式竣工通车,道路也被重新命名为新彩路。
“平时工作生活在板桥乡的人大代表,不仅逢六进驻人大代表联络站履职,平时还会从群众的抱怨、闲聊中,主动发现群众的需求、捕捉群众的心声。”板桥乡人大主席李敢说,因为贴近群众,他们可以为辖区群众定制服务,切实提出社会治理最中肯有效的意见,使辖区的群众生活更便利、更幸福、更有品质。
为完善民意表达平台载体,大祥区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初步形成了“线下+线上”的工作模式,线下即人大代表进站履职,线上即群众通过扫描智慧人大App中人大代表二维码及时反映意见建议,打通了民意表达的“最后一公里”,让民主理念牢牢扎根在人民心底。目前,大祥区人大常委会共建成3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全区183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接待来访群众1086人次,收集建议132条,推动解决问题84个。
全程督办代表“良言”变“实事”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也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主力军。
大祥区罗市镇盘比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没到位,严重影响了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在大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由区人大代表刘彩英牵头提出的《关于解决罗市镇盘比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维修问题的建议》,被列入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重点处理建议,并交由刘彩英所在的代表小组负责全程督办,将施工单位招投标,材料、施工和工程质量全面纳入代表监督范围。
“破损排水管道更换了,地面下沉处硬化加固了,现在我们住得安心了,有人大代表督办效率就是高。”盘比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伍美军高度评价建议督办工作。
如何推动承办单位快速办好代表意见建议,实现人大督办效果?近年来,该区人大常委会切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多措并举,全程督办,推动代表意见、建议落到实处,有效实现人大代表“良言”变政府“良策”,群众“期盼”成民生“实事”。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共收到代表提交意见建议93件,所有建议均按时办结,答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近年来,大祥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民声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努力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大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蔡治军表示,下一步,该区人大常委会将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标任务、制度设计、规范要求进一步落实到工作各环节,努力推动形成更多具有特色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