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8岁的周先生与家属骑车外出突感头晕,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家属感觉异常后立即将其送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四科寻求治疗。
周先生头颅CT显示,脑白质轻度变性,脑动脉硬化,完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后,结果显示周先生右侧额顶枕叶及放射冠区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M1、M2段局限性狭窄。该院立即启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脑四科主任邓焱坤向患者家属交代溶栓的必要性和相关风险后,根据周先生情况拟定溶栓治疗方案,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即刻开始溶栓治疗,医护人员寸步不离地守护患者,随时监测病情变化。随着溶栓药物的输入,周先生言语逐渐清晰,左侧肢体也逐渐能抬起。
然而当晚,周先生病情突然进行性加重,左侧肢体无法抬起,且不能言语。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多发斑块形成,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闭塞;颞前支部分代偿右侧大脑中动脉上下干;右侧大脑前动脉经脑膜支部分代偿右侧大脑中动脉。邓焱坤随即根据周先生的造影结果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患者通常会出现偏瘫、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凝视障碍等并发症,且该疾病进展快,严重者发生脑疝导致死亡。家属商量后强烈要求介入手术治疗。
邓焱坤组织医师团队充分讨论后,决定为周先生局麻下行经颅内动脉取栓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显示患者狭窄部位明显改善,远端血流通畅,分支血管通畅,局部未见明显夹层,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经过近10余日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周先生已能下床自由活动,正常对话交流,日常生活基本达到自理。目前,周先生已康复出院。
邓焱坤介绍,秋冬时节,天气变冷,低气温与卒中发病密切相关。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10个危险因素可以致卒中风险,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心脏疾病、饮食、酒精、心理因素、腹型肥胖。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预防的关键。
天气变冷有什么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呢?
控制血压:天气寒冷,血压也易升高,因此秋冬季要谨防高血压发作。首先,日常生活中,饮食上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锻炼活动时避免剧烈运动,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与晚上,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习惯;其次,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家中准备血压计,及时监测血压变化,保持血压平稳,存在脑血管狭窄的患者,注意降压切勿过快过低。
降低血脂:为了抵抗寒冷,机体为产生足够热能,提高新陈代谢速率,营养素消耗增加,因此容易产生饥饿感,食量也较其他季节有所增加。因此,严寒季节需调节饮食,秋冬进补要严格控制,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油脂,五花肉、肥羊、肥牛等高脂肪的畜肉;避免摄入高糖、高盐食物;适当多食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代谢,减少胆固醇沉积等等。
监测血糖:秋冬寒冷的天气会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肾上腺素以及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激素的变化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血糖上升,此外严寒天气,机体摄入食物较多,血糖容易上升,升高的血糖容易引起机体大小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
戒除烟酒:酒精与吸烟往往使人在寒冷的天气里感觉更温暖,具有烟酒嗜好的人群在秋冬季往往会增加吸烟饮酒的频率,这也同时导致这部分人群中脑卒中的高发。建议此类人群尝试增加运动锻炼,多与朋友相处,丰富业余生活,接触新鲜事物,增加生活乐趣,循序渐进戒除烟酒。
心情舒畅:阴郁的秋冬季是灰色的,避免低落消极负面激烈的情绪为你埋下卒中隐患。情绪稳定有助于维持血压心率的平稳,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患有脑卒中及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更要注意情绪的调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与疾病长期共存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