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让百姓更加感受到身边的实惠

梁 瑞

获得感是人民群众评价改革的基本维度。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直接惠及民生的实事包括许多方面,鲜明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方面,强调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等,呼应了人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盼。

在文化方面,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呼应了人民日益高涨的文化活动需求。

在收入方面,强调要“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呼应了人民对更加均衡的全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期待。

在就业方面,强调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特别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呼应了人民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热切期盼。

在住房方面,强调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同时“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呼应了广大人民对刚需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共时性期盼。

在医疗方面,强调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等,呼应了人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期待。

在特殊群体的权益方面,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保障,由居民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以及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等,更是体现了改革的民生温度。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

--> 2024-10-22 梁 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0445.html 1 让百姓更加感受到身边的实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