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中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七个聚焦,其中第四个聚焦就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包括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都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的本质要求。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固有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扛在肩上,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赢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日子越过越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说明党的初心使命要求我们要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才能为民造福,践行好初心使命。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讲话时讲得很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上富裕,又包括精神上的富足,就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除了搞建设谋发展外,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品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提高全体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基本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四亿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同时也表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求。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改革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各项改革举措,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者,不当旁观者、局外人。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