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樟树垅茶座

回乡的路

刘小兵

在我儿时的记忆拼图里,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而悠远。

儿时,我跟随父母生活在新疆建设兵团一家农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思乡心切的父亲作出举家迁回湖南老家的决定。一年9月初的一天,父亲办完了调动手续。连队农场特意派了辆“解放”牌卡车,送我们一家到乌鲁木齐。卡车开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才到达目的地。记得火车开动的那刻,我们一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赶来送行的亲朋们挥泪而别。在“哐当哐当”的轰鸣声中,绿皮火车喷着浓重的烟雾,载着我们满腹的思乡之情,直往家的方向奔去。

由于没有直达车,我们一家先后在郑州、武汉、长沙转了三次火车,历经八天八夜的长途奔袭,总算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当亲友们得知我们一家从遥远的西北归来时,都满怀好奇地问父亲,新疆离湖南有多远?父亲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扳着手指头告诉他们,加上中途转车,前前后后大约需要十一天的时间。而亲友们也总会感慨地说:“想不到回一次家,那么不容易!”

不久,父母调进了远离家乡的一家大型企业。那年腊月二十八,父母办妥了请假手续,购好了火车票,准备带着一家人回乡下与亲人团聚。记得当时的春运特别拥挤,原本载我们回乡的绿皮车,由于调运不过来,也临时换成了闷罐火车。尽管如此,依然没有阻挡我们一家回乡的热情。一上车,大家就拿报纸或者手帕垫着,坐在冰冷的车厢里。尽管车厢里空气浑浊,但一想到是回家团圆,心里还是暖暖的。那天,原本八个小时就能到家,可由于火车晚点,加上中途转汽车,这趟回家之旅足足花了十个小时!

回到家乡,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一家大小团聚在圆桌前,就着红红的炭火,品着丰盛的菜肴,喝着醇香的米酒,聊着一路回家的艰辛,畅谈着祖国一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欢声笑语回荡在农家小院。

时光悠悠,一晃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彼时,在绿皮火车担纲主力的同时,崭新的空调火车也开始走向前台,不仅车厢宽敞整洁,连车速也提高了不少。但美中不足的是,春运的车票依然比较紧张。记得有一年春节,父亲腊月二十五请假排队买票,排了整整一天也没买到票。硬是在火车站睡了一夜,第二天才如愿以偿购到回家的车票。

进入二十一世纪,父母相继退休,而我们哥仨又分居在不同的城市,回家的方向虽然没变,但随着高速公路、高铁、动车的相继开通,回家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爽朗。以往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家的旅程,现在坐上高铁,一两个小时就能到家。以往为春运火车票的事,总要忙得焦头烂额。现在轻点鼠标,借助现代化的通讯网络,顷刻间就能搞定。

悠悠回家路,满满桑梓情。这条路,一头连着远方游子的心,一头连着家的方向。它盛载着浓浓的亲友情,饱蘸着滚烫的故园爱,在时代的改革洪流中,正不断朝着幸福的广阔天地拓展、延伸……

--> 2024-10-22 刘小兵 樟树垅茶座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0436.html 1 回乡的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