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唐婷 向海) “从2022年流转土地以来,我依靠种植红心柚,每年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10月21日,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梅口村红心柚飘香,种植户李永红一边忙着采摘红心柚,一边向绥宁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人员介绍种植红心柚的情况,脸上藏不住丰收的喜悦。
李永红负责管理的这个红心柚基地,在几年前还是一片灌木和杂草丛生的荒地。从“荒地”到“宝地”,将“沉睡资源”转化为“致富财源”,这一改变从何而来?
近年来,绥宁县纪委监委以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抓手,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进一步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提升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绥宁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关峡苗族乡梅口村按照“提质、延链、优形、创牌”的产业发展思路,有效盘活闲置土地2.47公顷,积极引导村民流转土地,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生产经营。2022年以来,在盘活2.47公顷闲置土地的基础上,该村发展养鱼6.67公顷、水蜜桃2.67公顷、荷花2.67公顷、猕猴桃2.33公顷、红心柚1.33公顷,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乡村振兴路子。
在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下,梅口村投入资金15万元建成1.33公顷红心柚基地,然后以承包的方式,交由梅口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红经营管理。该基地承包时间为10年,整个合同期内将产生村集体收益2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