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家种地,老年人又干不动,土地自然而然就撂荒了。如今通过土地流转,曾经的荒地变成了丰收田,这下不仅找回了‘出走’的耕地,还给村民带来了不少收益。”10月16日,在邵东市仙槎桥镇钢厂村,村党支部书记左汉秋算了笔账,上千亩流转土地,再加上村民耕种时节的劳务收入,一年下来,能为村民创收40多万元。
钢厂村多坡地,土壤贫瘠。今年3月,爱心企业邵东市和天电镀中心有限公司主动与钢厂村结对,对无人耕种的荒地进行地块翻挖、水系疏通和土壤土质改善,让昔日的撂荒地成为致富的良田。
“在企业的帮助下,除了玉米、油菜、红薯、花生等经济作物外,我们今年还开始试种西瓜。”左汉秋称,“虽然受天气影响较大,但西瓜的收益还不错,50亩的西瓜地给种植户带来了近7万元的收入。”
钢厂村通过结对企业帮扶在撂荒耕地上种植西瓜,是仙槎桥镇扎实开展“村企联动、以工促农”活动、掀起耕地保护热潮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仙槎桥镇充分发挥省级特色产业小镇的独特工业优势,积极探索以工业优势带动农业发展、助力耕地保护的路径,组织开展“村企联动、以工促农”耕地保护活动,解决耕地恢复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恢复后无人耕种、耕地质量不高的问题,实现工业经济与耕地保护同频共振。
“我们镇上企业众多,通过村企联动,一方面可以盘活闲置撂荒的耕地,另一方面还能拓宽各村农产品销售渠道。”仙槎桥镇镇长赵冠敏介绍,目前,全镇26个村已与29家企业完成结对帮扶。企业既可以认领地块落实耕种,也可以出资或进行技术指导,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各村耕地恢复工作提质增效。
在最为关键的结对企业选择上,仙槎桥镇一方面通过前期严格把关,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另一方面建立末位淘汰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对后续责任心不强、工作滞后的结对企业进行淘汰,并纳入帮扶“黑名单”。
随着“村企联动、以工促农”耕地保护活动的深入开展,该镇银杏树村的撂荒耕地恢复同样有了起色。该村莲花片因地势较陡、土壤呈弱碱性、水资源匮乏,致使农作物收成较差,村民不愿耕种。邵东市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进驻该片后,一方面调度挖机开垦机耕道,另一方面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大豆、玉米套种和分季种植香瓜、红薯等,让该片实现了复耕复种。据悉,整改后,该片年创收达10万元。
“我村作为五村合一的合并村,耕地恢复任务数占全镇的近三分之一,耕地恢复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田地年久失耕,复耕复垦花销较大。往年在资金、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压力下,完成耕地恢复任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镇里开展‘村企联动、以工促农’耕地保护活动,结对企业全力支持,村里党员、离退休村干部积极响应,带头落实耕种,给村里缓解了不小压力,也大大提高了耕地恢复质效。”银杏树村党支部书记宋明正由衷感慨道。
而在不远处的贺家村,邵东市青山锻压机床三厂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帮助该村销售农产品,让农产品不仅“种得下”,而且“卖得出”“卖得好”。
据悉,今年以来,仙槎桥镇通过开展“村企联动、以工促农”耕地保护活动,已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恢复耕地49.4公顷,为当地农户创收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