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袁进田 通讯员 杨贵新) 10月20日19时许,隆回大水田乡太源村村民廖强生吃过晚饭,从屋里走出来,习惯性抬头看看夜幕低垂的天空,没有发现鸟群飞过的痕迹。他心里一阵喜悦:鸟儿应该在高空安全飞过两边的青山。他再习惯性看看周围空地,没发现拉网点灯等现象,心里又是一阵喜悦:没人捕鸟。他说:“我们昔日的打鸟坳,如今变成了护鸟坳,以前的荒地,变成了青山。”
据了解,25年前,隆回大水田乡太源村一带是鸟的“断头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鸟儿折翅于此,该地被称之为“打鸟坳”。1999年5月20日,《中国绿色时报》刊登了一篇《管管打鸟坳》的读者来信,反映大水田乡打鸟坳一带老百姓爱鸟护鸟意识极差,乱捕滥猎现象非常严重。此读者来信引起了国家鸟类环志中心的鸟类专家学者及各部门高度重视。1999年,隆回县将此处划为禁猎区。同年8月,该县在打鸟坳一带设立屏风界候鸟保护区。2001年4月,省林业厅批准建立屏风界候鸟保护观测站。2010年,成立屏风界候鸟观测站。
据悉,1999年起,该县把每年的3-5月和8-10月定为重点值班期,在重点值班期,抽调森林公安和林业局干部职工对鸟类飞行区域进行巡逻保护。县森林公安局在屏风界建立了执勤室,每天由一名县森林公安局班子成员带领2名干警到屏风界执勤室值勤;县林业局在屏风界成立了保护站,每天由一名县林业局班子成员带领4名干部职工到屏风界保护站值班;大水田乡林业站每天带领十余名志愿者到屏风界候鸟保护区护鸟,实行24小时护鸟巡逻值班。为给候鸟打造安全迁徙港湾,森林公安民警进村入户清理收缴鸟铳、捕鸟器等工具。该县连续24年组织了“护鸟一号”“护鸟二号”“雷霆行动”“亮剑行动”等系列保护鸟类行动。在林区、县境边界、宾馆建立起森林警民联防网,开通热线电话,安排线人,及时掌握偷猎分子动向,定期调度工作,及时出警打击,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
多年以来,在各部门的感召下,太源村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到护鸟的队伍中来,他们极力配合观测站工作人员,逐户宣传。据了解,太源村村“两委”每到候鸟迁徙之时,都会召开村民会议,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一齐护鸟安全迁徙。“每到雨雾天气,我们都会沿着山体空地巡逻,确保因为天气原因暂歇此地的鸟儿安全通过。”廖强生介绍说。